第346章 347,學習(1 / 2)

因為沒有找到合適又能信任的人,安荔濃隻能把楊雪晴調到門市部負責收錢。不管什麼時候,收銀都很重要。

不信任不敢用。

思來想去,隻有楊雪晴最合適。

雖然楊雪晴和石河村的關係有些微妙。

說關係好吧?

楊雪晴曾經拋棄村長安國邦,這對於石河村人來說,是明晃晃的打臉。即使現在,石河村也還有人在背地裡說楊雪晴的壞話,是她是賤人。

一些年輕小夥子想要娶外地來的知識分子,村裡人就會用楊雪晴舉例說明。與其娶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離開的外地媳婦,還不如娶個安分守己的本地姑娘。

外來媳婦總比本地媳婦多幾分不確定性。特彆是經過楊雪晴的事情後,大家對外地媳婦就多了幾分不屑和防備。

隨著石河村的生活越來越好,很多城裡來的文化姑娘想要嫁給本地的小夥子,但也被忍痛拒絕了。

像村長安國邦這樣的男人也留不住媳婦,更不要說他們了。

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很多小夥子即使喜歡城裡姑娘漂亮有文化,最後娶的也還是知根知底的本地姑娘。沒辦法,擔心被拋棄。

想娶外地媳婦?

想一想楊雪晴。

算了。

立刻打退堂鼓。

如果說楊雪晴和石河村的關係不好,也不見得。

因為楊雪晴和安國邦離婚並沒有撕逼,沒有鬨騰,一個想走,一個不強留。看起來,更像是和平分手,好聚好散。

再因為安荔濃的到來,楊雪晴和石河村的聯係也多了不少。

安國邦感激楊雪晴生了女兒,養大女兒,楊雪晴也慶幸安國邦不是小肚雞腸的男人,願意寵著老路冒出來的女兒。

雖然兩人不聯係,但也因為安荔濃的存在而斬不斷關係。

所以,安荔濃提出讓楊雪晴收錢和票,安國邦隻考慮了下就同意了。不過,石河村人的想法和說法就多了。

有人猜測安國邦對楊雪晴餘情未了,有人懷疑安國邦同意是因為安荔濃,也有人罵楊雪晴狐狸精......

各種猜測不斷。

但是,都被安立春一句話拍飛了,安國邦不行。

不行,安國邦想再多也沒用,楊雪晴再狐狸精也沒用。

關於安國邦不行的傳言在背地裡‘暗潮洶湧’。安國邦勞心勞力的帶著大家賺錢致富,大家也不好意思當著他的麵嘲諷他不行,隻能背地裡說,偷偷說。

莫老太還因此找上安國邦,問需不需要治療。

安國邦很無奈,隻能說這是誤會,僅僅是個小誤會而已。

莫老太給安國邦把脈,確定是誤會。但莫老太的話,大家不相信,因為安立春和安老太都蓋章認定安國邦不行了。

即使莫老太是醫生,大家也更願意相信安立春和安老太。

安國邦對流言不在意,行不行的,他自己知道。再說,他也不打算再婚,彆人傳言得再難聽也影響不到他的日常生活。

所以,楊雪晴成為了門市部的收銀員,負責收錢,負責記賬,負責管理門市部的員工。

一店之長,俗稱店長。

雖然管理著大筆錢,但楊雪晴人間清醒。

楊雪晴是個很理智的女人,能很好的處理自己和安荔濃和石河村的關係,也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楊雪晴清醒,理智,安荔濃很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不像安老太一邊想吸血,一邊嫌棄血不夠香甜。

安家這麼多人,安荔濃為什麼獨獨不喜歡安老太和安立春?

又貪有蠢。

自私自利,還自以為是。

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很累。所以,安荔濃對安老太一般都是能避則避。

楊雪晴清醒,是因為她很清楚,幾個孩子中,安荔濃的性格最像她,天生的利己。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有利益衝突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自己。

楊雪晴如此,安荔濃也如此。

她們都不是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人,即使對方是自己最親的人。

所以,讓楊雪晴收錢和管賬,安荔濃是放心和信任的。

媽,你要不要找個老師學做賬?

現在門市部銷售的東西種類少,買賣金額小,賬目簡單,即使是楊雪晴這樣沒有學過會計的門外漢也能把賬目做得清清楚楚。

但是隨著石河村的發展,賬目肯定會越來越複雜。如果楊雪晴一直原地踏步的話,以後肯定勝任不了財務一職。

再說,學會做賬,即使以後不在石河村門市部上班,也能輕易找到一份工作輕鬆工資高的好工作。

安荔濃建議楊雪晴去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

人隻有不斷的增加自己的學識和技能才能更從容的應對時代的發展和變化。安荔濃希望楊雪晴有足夠的立足於世的能力和本事。

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增值自己。

隻有自己有本事了,才能更自信的麵對生活上的雞毛蒜皮和困難、困境。

楊雪晴本事越大,能力越強大,安荔濃以後需要操心的就越少。

人為什麼操心?

十之**是錢。

生活為什麼不如意?

十有**還是錢。

所以,讓楊雪晴一直有賺錢的能力,這是安荔濃喜聞樂見的。有了專業技能,即使到了下崗潮,楊雪晴也不用擔心生活會陷入困境。

楊雪晴想了想,我學。多一門手藝,就多一項賺錢的技能。

但是,沒有好的老師啊。

我幫你問問。

楊雪晴本就是高中畢業,當年也屬於優秀的一批人。

50年代,提出讓知識青年到廣闊的農村去施展抱負,這是自願性質的,很多優秀人才踴躍報名參加。

有人是真的思想偉大,想要在農村有一番作為,但也有人是為了增加資曆,履曆,給自己刷一層‘建設農村’的金色光芒。

楊雪晴屬於後者,她自願到鄉下去建設農村是為了鍍金。

但最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從自願到強製,也不過短短的幾年時間而已。

很多人一開始是沒有做出成績不願意回來,也沒臉回來,等想要回來的時候已經回不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