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學生,李樂作陪,跟著林偉明和劉向去了獨墅湖邊,農家樂一樣的小館子。
矮桌低凳,四菜一湯,幾瓶冰啤,湖邊涼風擦身而過,一天的暑熱全消。
林劉兩人碰杯,李樂低頭吃魚,支起耳朵。
“南橘北枳。”劉向一口一杯,放下杯子,說道,“不方之政,不可以為國;曲靜之言,不可以為道。節時與政,與時往矣。”
“有些東西,你們還是死腦筋,因地製宜,與時俱進,老祖宗說的話,你們怎麼就搞不懂呢?”
林偉明端著杯子,看了半天,才說道,“有些人,生在英,長在美,隻是生了祖宗給的一張皮而已,華語不會說,漢字不會寫,滿腦子的零和博弈。你說的這些,他們理解不了。也不想理解。”
劉向嗬嗬道,“本來挺好的一件事兒,我們湊地湊人湊錢,想著裕廊來了,有經驗有資源,想著淡馬錫,想著政投過來,與你們是海外基地,與我們是經濟高地,產業聚集區。到最後,才來了幾個項目?”
“你可以數數,96年,三年時間,從第一家三鬆開始,到最近的台塑,一共兩百七十多個項目,裡麵有幾家是坡縣,或者經過坡縣的主導引進過來的?一隻手有點不憑良心,兩隻手數的過來吧。”
“那也不能否定我們的作用。”林偉明爭辯道。
“誰也沒否定,隻是你們的流程、製度、政策,不能全部一字不改的拿過來。國情,國情啊老哥!”
“你跟我吵有什麼用?你去跟協調委的人吵啊?”
“你以為我沒有?要是沒有,哪來這麼多企業進來。”
“那不還是給了他們把柄,說你們暗度陳倉,過分讓渡利益?”
“利益,利益,就看那點錢,社會效益呢,國際影響呢?合作共贏,遠見,winwin!”
李樂瞧見,趕緊發揮傳統技能,給劉向的杯子裡倒滿。
劉向依舊一口一杯,舔了舔嘴唇,衝李樂笑了笑。
聽這倆嘀嘀咕咕,吵吵半天,李樂算是明白了下午兩人那段打機鋒後麵的故事。
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發展理念和因時因勢而變的矛盾。
就像有人說的,如果沒有醜國,世界更和諧。
大國打架,小國緊張。
坡縣在一場石油戰爭之後,發現自己這點雞腚眼子大的地方根本不夠看的,手裡的錢,得趕緊變成看的見摸得著的東西才行。
接著裕廊集團的開發區經驗,滿世界找地兒合作蓋開發區。
兩相需求下,姑蘇工業園區成立了。
隻不過規劃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老李太守在這片祖宗之地上推行“坡縣經驗”的實驗,其實現在看來,頗有些想當然。
有些東西其實也反映了坡縣自己內部派係的矛盾。
共同開發,一方拉了胯,除了裕廊前期有些過於超前的硬件規劃,將李樂在林偉明那裡看到的“首開區”的土地使用麵積擴展了好幾倍,占用了大量的前期資金之外,無論坡縣的官企和私企都不願意來這。
相當於辦喜宴,男方說十桌就夠,女方說不行,我們家親戚多,得五十桌。結果酒席開了場,才發現,女方家根本沒這麼多人。
坡縣管理期間,園區的招商情況很不好,長期虧損還不算要緊,關鍵是姑蘇市、蘇省想仿造灣灣那邊的一個樟宜工業園區,基本看不到任何曙光的跡象。
隻好偷偷的把一些可能在園區要黃的項目,用更好的條件和優惠,給引到新區和高新區那邊。
於是一方覺得你背著我在外麵有人,一方覺得你生不出娃,鬨著鬨著就有了隔閡。
中間還有鄰裡中心的理念和有人想把這裡搞成工業地產的項目,賣地賣房子掙錢這種操作,兩邊漸行漸遠。
李樂扒著魚刺,聽著兩人你來我往,心道,這事兒,最後,估摸著就是個好聚好散,都要麵子,不過,後來轉移主導權之後,那就是一出打臉的爽文。
可是自己那個小服務區的買賣,怎麼辦?
正琢磨著,忽然聽到林偉明叫自己。
“李樂,你上次給我說的那個產業集群規模有規律的空間轉移,你給劉科長說說?”
“啊,那個,是我上課時候,聽老師講課之後,瞎搗鼓的。”
“沒事兒,說說,我聽聽,燕大的課我以前隻能蹭著聽。”
“您以前也在燕京讀書?”
“啊,我是人大貿易係的。”劉向笑道。
“哦哦哦,隔一條馬路,那得算半個師兄。”李樂又開始順杆爬。
“這話你敢在學校說?”
“那有啥不敢的,咱們是友軍。”
“哈哈哈,對對對,友軍。”劉向拍著桌子笑道,“你說,我聽聽。”
“那個,根據經濟規律,還有實體經濟資本對於成本利潤的追逐。相對的產業集群會成規模的在空間內有規律轉移。”
“尤其是人力成本低廉的地區。如服裝製造業,汽車製造業,計算機製造業,從歐美南高麗和小鬼子,然後再到咱們這兒和灣灣。因為這個地區,除了人力成本
,還有受教育程度,工人的文化和組織性都比較高。”
“但是這幾個地區有個問題。”
“什麼問題?”
“文化高度發達,或者曾經發達,肯定會吸收改進,然後自己另起爐灶。尤其是咱們,那句師夷長技以製夷,小學生都知道。當慣了老大的,一時低頭,不代表永遠低頭。”
“哈,你這話說的,低調,調子低。”劉向點點頭,示意道,“繼續。”
“所以牽扯到一定會來的產業升級,這些產業集群,未來會向東南亞,在以後必將向非洲轉移。”
“大體規律是以下幾個階段,一、產業新興,二、產業鏈上下遊公司集聚在一個地方,三、因為集聚導致租金人工成本等上升,低附加值環節企業發現換個城市生產更有利可圖,四、產業鏈某些環節公司開始成規模轉移,五、然後又開始一個新的循環。”
劉向聽了,一時間默不作聲,又拎起啤酒瓶,直接對瓶吹。
“還有麼?”劉向長舒一口氣。
“有吧。”
“說說,都說說。”
“那我就胡說了啊。”李樂伸出三根手指,“這裡麵對於我們來說,牽扯到三個問題,第一,產業升級,產業轉型,騰籠換鳥,第二,高附加值產業的市場競爭和貿易壁壘,第三,社會問題。”
劉向還在琢磨,林偉明倒是問道,“社會問題?你沒給我說過啊?”
“啊,我這些天看其他組員的調查筆錄和資料想到的。”
“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