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所謂圈子(1 / 2)

“什麼電話?這麼長時間?”

李樂下樓來,就看到正在樓梯口和人說話,但明顯是在等著自己的廖楠。

“家裡的事。”

“要幫忙?”

“不用,小事兒。”

廖楠點點頭,一指身邊,個子不高,長相算不上漂亮,甚至有些過於普通,但是一雙眼睛卻明亮異常的女人,“介紹一下,傅當當,剛從英倫回來,政經的博士。這個局就是她的跟屁蟲為她回來攢的。”

“當當,這是李樂。”

“你好,傅姐。”人家都博士了,自己這歲數,叫個姐,又甜又不吃虧。

隻不過沒想到,傅當當饒有興致的仰著頭,仔細瞧了李樂半天。

“你就是李樂?付奶奶的孫子?”

“呃......是。”

“我說呢,雖然不多,但還是有些地方像的。”伸出手,“你好,我是傅當當,太傅的傅,理所應當的當。”

“那幾年我爺爺在商州,可是受了李爺爺不少的照顧。再說早些年在晉察冀就在一起,你叫傅姐都生分了,叫當當姐。”

傅當當話裡有話,李樂心思一轉,笑道,“當當姐。”

“嘿,前幾天去芮先生那,芮先生還提起過你。”

“您認識老爺子?”

“我90屆,法律。”

“哦,那怪不得,我這還得叫聲學姐。”

“可不。”

聊了幾句,傅當當被人叫走,又轉身回來,要了李樂的手機號。

“行了,剩下的就是吃吃喝喝。”廖楠說道。

“咋?”李樂掃了眼屋子裡的其他人。

廖楠會意,聳聳肩,“沒必要。”

直到曹尚拎著啤酒飲料過來,三人去到後院裡閒聊,李樂這才明白廖楠說的沒必要是什麼。

作為燕京城最早規劃的一片彆墅區,自然也是乘著東風,最早發財的那批人趨之若鶩的去處,一時間彙集了全國各地的有錢人。

有人自住,也有的買了就當個投資的產業,也有的心思活泛,在這裡做起了小而精,類似私人會所的生意。

遠離市區,有吃有喝有玩,本來想著能成一些老板們私下勾兌一些事情的去處。

卻沒曾想,那些有錢人更青睞於那種裝修豪華,設備更加齊全豐富,項目更多,服務更完善,真正的會所,比如美洲俱樂部、長安俱樂部。

對這種以家為單位,帶有自助性質和一次性聚會的地方,並沒有多少興趣。

不過有錢人的生意沒做成,倒是成了一些年輕人喜歡來的地方。

沒有那麼多講究,自己動手,玩起來更放得開。

像是十幾年後流行的“轟趴館”。

老人有老人的社交群,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交往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人把這個叫做圈子。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對學業、婚姻、家庭、事業、財富等產生著影響。

有時候代表的是事業,商機,是價值觀,是地位。

其實在李樂看來。隻有相近的思想,才能,行為方式和利益才能叫圈子,哪怕你出身背景一樣,如果沒有這些,隻能叫群體。

顯然廖楠剛才說的“沒必要”指得就是這些。

就像今天這個局,來了不少人,可並不是都能算成一個圈子。

李樂不知道自己算什麼,可和廖楠曹尚湊在一起,在彆人眼裡,就說明了問題。

短短十幾分鐘,李樂已經見了不少波過來搭茬的人。

有人想著套話,有人自我介紹,也有人就是來打個招呼。

待人接物,和善有禮,說話時客套中帶著謙遜,但是帶著種疏離感,廖楠或者曹尚在給李樂展示著一些東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