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目標,倫敦政經(1 / 2)

(帶孩子看社火,短了些,見諒。)

交換僧這種,頗有些看上去很美的感覺。

雖說學費從全免到減再到全額自費,雖然各有不同,但是食宿交通費,卻是實打實的硬性支出。

普通人家的學生,稍微算算賬,就已經自覺地和這種機會say拜拜了。

而對於家境優渥的學生,又有了不同的目的。

有的人是為了留學之前,申請去心儀國家和學校的一個鋪墊、跳板或者適應性訓練。

熟悉教學環境,提升語言能力,了解當地的生活習慣,給自己以後申請正式留學時的簡曆上多一個加分項,如果有什麼機會獲得某些知名教授的評語甚至是推薦信,那就更好。

有人則把這個當成了一次出國旅遊玩樂加裝逼的好機會。

畢竟大多數學校,對於交換生的學業要求並不會和正兒八經的留學生一樣對待,課程不緊,考試容易,拿分簡單。

當國內同學被上課、作業、考試折磨得焦頭爛額時,在歐洲的某個交換生就會發出一條小某書,“集美們,好難選哦,又是四天假期,是去倫敦喂鴿子,還是去巴塞羅那吃海鮮?”

更有膽子大的,翹上兩天的課,也不用等到什麼節假日,照樣可以從北極圈看極光到愛琴海曬太陽,絕美風景圖配上心得體會,主打一個悠閒舒適。

上了一堂international的課,逛了一回國外的超市,看了一場英音英字的電影,一天早中晚的四五條朋友圈,都盛不下那種向家鄉父老顯擺的熱情。

當然,更有些心機和功利的人,會把交換生經曆,改頭換麵修飾一番,當成一種“學霸人設”。

不管是求學還是求職,“學霸人設”絕對是一個能為你加分不少的優勢。

但“學霸人設”往往經不起經不起細細推敲,如果是在學曆上,稍微懂行的,多問兩句就會有克萊登的野雞大學,或者露出不知知網的馬腳。

所以最容易含糊其辭的,當屬“名校海歸”這一稱謂的界定。

有些人在哈牛劍耶斯遊了幾天學、交換小半年,都敢把自己的履曆和人設大張旗鼓地往這些頂流名校擦邊。

就像某個知名求職真人秀裡的一些簡曆達人,懂的都懂。

畢竟,一眼看過去,彆人哪知道你與哈佛劍橋的關係,僅僅是蹭了蹭,而已。

對於李樂來說,綜上所述的各種,都不是他有所意動的主要原因。

不過這事兒,還是得和家裡商量一下。

。。。。。。

花了半個多小時,才把巴特爾病案的掃描壓縮件,用堪比烏龜的網速,郵件打包發給小雅各布和大小姐,李樂就聽到門外曾敏的聲音,“都乾嘛呢,吃飯吃飯!”

看到餐桌上的毛豆炒雞,番茄雞蛋和魚香肉絲,李樂豎起大拇指,對曾敏恭維道,“還是曾老師做的好吃!”

“都沒下筷子,糊弄鬼呢?”

“色香味,你這都占了兩樣,指定好吃。”李樂的馬屁毫無刻意,自然順暢。

“這話要是放在三四年前我還信,現在,你這手藝,不比我強的多?”

“哪能呢,就是國宴大廚,最喜歡的還是媽媽的味道。”

“嗬,就剩個嘴了。”曾敏放下把筷子遞給李樂,轉頭衝陽台嚷道,“李晉喬,還吃不吃,喊幾遍了?再不來,我就把你那王八給燉了。”

“哎哎哎,來了,來了。”一身居家服,懶懶散散的老李,手裡端著個小碗,趿拉著拖鞋,從陽台晃悠進來。

曾敏瞧了眼,“你手裡拿的啥?”

“碗啊。”

“碗裡是啥?”

“肉絲啊。”

“我說切的肉絲怎麼少了,你倒是手快。”

“幾天不見,老王都瘦了。”李晉喬說著,湊過來看了看餐桌,“嘿,還是曾老師做的好吃,看這色兒,聞這香氣,婆姨的味道啊。”

曾敏瞅了眼笑嘻嘻的李樂,“洗手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