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北站前廣場,李樂抬頭看著進站口大門上的幾個代表布魯塞爾,華沙,倫敦,維也納這些城市雕塑出神,長袍高冠,一副古希臘掌管鐵路的神的模樣。
“怎麼樣,坐過高鐵沒?”
“坐過。”
“在哪兒?”???.????????????????????.??????
“G106,滬海到燕京,五百五十三塊,一早走中午到,辦事兒快的話還能趕上G21,四個多......呃,這都不重要,反正坐過。”
李樂瞧了眼一旁拎著一堆東西的小雅各布,擺擺手,“那個帝斯曼的事情就按昨晚上咱們商量的,你先去操作,我安排人組成采購組。”
“等你有了確切消息,就過來收廢品。重點是幾個核心部件和技術標準。”
“嗯,我知道,回去之後我就準備。”
“反正你記住,替我們省錢,也就是替你自己省錢。”
小雅各布點點頭,笑道,“其實,咱們這麼費力的去做什麼實業,還不如做金融,在資本市場操作操作來錢快。”
李樂笑了笑,“你我其實都清楚,實業才是金融的基礎,沒了實業,金融市場就會變成一個大賭場。金融的本質就是為了爆雷,買空賣空,擊鼓傳花,誰最後接盤誰死的一個局麵。”
“我的一個長輩告訴我,通過金融操作積累的財富其實叫浮財,是賭來的、騙來的,來如風雨,去似微塵。想變成可以傳承的財富,或者恒財,就必須回過頭去補課,而且付出的代價不會低,這是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小雅各布搖搖頭,“可如果完成了產業資本的進化,就可以進入金融資本的階段,但是你能不能經受的住資本市場的誘惑?不都說了麼,產業運作是加法,而資本運營是乘法。”
“不知道,這才哪到哪兒。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我這人知足的很,可能真到那時候,我直接都捐了。”
“彆啊,都給我,都給我,我都要,不嫌棄。”
“嫌棄個屁,給我。”
“什麼給你?”
“包,東西,沒聽見到點進站了?”
“哦哦。”小雅各布把手裡的東西遞給李樂,
“我給你說的,那個精算師同學的事情,你彆忘了。”
“是那個叫安德雷斯·蒂亞戈·達利桑德羅的?你讓他把簡曆發給我。看你這麼上心,這人有用?”
“人才,到哪兒不都有用?再見!”
“一路走好啊!”
“你特麼得!!”
。。。。。。
三個半小時的車程轉瞬即逝,對這些,經曆過之後高鐵時代的李樂已經習以為常。
但同車廂還有一隊國內過來的,明顯帶著“考察學習”性質旅行團,行車途中的大呼小叫讓周圍的老外有些皺眉頭。
李樂隻是笑笑,便轉過頭,他太能理解這種感覺。
我們豔羨於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場麵的時代有些過於久,即便這段時間,在整個國家的曆史長河中顯得微不足道。
以至於當我們經過奮鬥努力超越了之後,還有人沉湎於慕強的心態中。但,沒辦法啊,改變一個人的固有思想都有些難於登天,何況一個群體。
索性不去管他,自然消亡,等量遞減,新時代,經過信心培育的新一代兩代人成長起來後,自然沒了市場。
若還有,成分和性質,可想而知。
“哈嘍啊,詫異膩子?”對麵一位大姐趴在小桌上探身,小聲衝李樂問道。
“有啥事兒?您說。”
“啊,真是啊。”大姐一愣,旋即笑道,“小夥子,幫忙給我們幾個拍個照唄。”
“成,不過咱們聲音小點兒,這兒和咱們那的綠皮車不一樣,講究個安靜。”
“呀,是嘛?我們剛才吵了?”
“有點兒,不過這裡,一般也沒人多管閒事。”一張全年齡段女性都有好感的長相,再配上一個笑容,讓李樂的提醒更具親和力,大姐忙不迭的回著,“呀,這沒素質了。”
“小事兒。我建議您,要拍照最好等會到火車站或者停車後再拍,行駛途中,不方便也不安全。”
“好,聽你的。”這位大姐扭頭,衝自己這一隊的人交待著,“哎,幾位,都小點聲,注意素質,彆丟人。”
“考察團”眾人紛紛“噢噢”著回應,車廂裡瞬間安靜不少。
李樂長舒一口氣,到底是“公務”,還是有素質,聽勸的。
“小夥子,你這是旅遊還是上學?”碰到一個能交流的同胞,大姐顯然不想放過。
“我啊,過來交流半年。”
“謔,交流的,那肯定是好學生,好學校的。”
“還行吧,嗬嗬。”
“哎,你都在這兒上學了,你肯定懂,給大姐幫忙參謀參謀,要是想把孩子送出來留學,你說是高中畢業直接過來,還是在國內上完本科好?”
“我哪能幫您參謀,我自己都沒搞明白呢。”
“沒事兒,你好歹比我們強不是?我們連句英語都說不利索,要不是靠著導遊,寸步難行呢。”
李樂想了想,笑道,“那我就說說,不過我說的,都是個人感覺。”
“成,你說。”
“第一個,家裡有沒有經濟支撐,這才是最關鍵的。砸鍋賣鐵,賣房子賣地,供孩子出來,說實話,有些性價比不高。”
“二一個,看孩子心性,年齡越小,麵對誘惑的抵抗力越小。”
“還有,在國內都不行,出來讀書,也不一定能行。留學機構隻對錢負責,不對人生負責。”
“最後,是當爹媽的對自己的規劃。”
“嗬嗬,這不是都替孩子考慮麼?怎麼還得為自己規劃了?”對麵的大姐詫異道。
“我給您舉幾個例子,您自己琢磨。”
“哦,好。”
“孩子出國,讀書,不回來了,然後結婚生子。當爹媽的想見一麵,容易還是簡單?無論誰去誰那,來回挑費是不是有能力經受得住?”
“你要說我們也出去。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能習慣國外的生活麼?去到外麵,也意味著人際關係要重新建立。孩子再孝順,時間久了,能不產生矛盾?有矛盾怎麼辦?回國還是繼續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