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自有辦法(1 / 2)

等著小紅帶人來,李樂倒也沒閒著,郭鏗當司機,帶著阿文,在建的在售的已售的寫字樓樓盤轉悠,從價格到物業,從配套設施到環境價格,走馬觀花的加上認真詢價的,溜溜的轉了小半個滬海。

回來之後,捧著一摞樓書和宣傳單,還有寫的小紙條,進了二樓書房。

“這是樓書?”張稚秀進來放書,瞥眼瞧見,捏起來看了看。

“是啊,張奶奶,好看不?”

“倒是比前幾年的那些宣傳單好的多,圖片也清晰,樓是越改越高級。地產商也是舍得花錢。”

“相比樓市利潤,這點算不上什麼了,這些都是消耗品。”

“嗬嗬,也就這不到十年,地產這個大家夥卷土重來,勢頭倒是越來越猛嘍。”張稚秀笑道,“不過,沒辦法,經濟規律,必然出現的事情。”

“卷土重來?你以前也見過這種?”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往前倒騰,總有對應的。打滬海開埠,洋行買辦們便開始了在這裡的地產生意,從最早的畢秋,霍格兄弟與漢璧禮,再到之後的沙遜,南潯四象,程霖生、談荔孫這些當年十裡洋場的地產大亨,開發的商業,住宅地產不計其數。”

“先施公司大樓、陝南邨、思南公館、武康大樓、仁濟醫院這些都是舊社會那些年裡,房地產高潮的產物。尤其像沙遜這種猶太人團體,更是善於利用租地造房、押款到期、抬升地價租金等等金融手段來攫取暴利。”

“沙遜?現在不還有麼?在港那邊的。”李樂說道。

“那得算是現在這幫沙遜的爺爺輩了。”張稚秀點點頭,“和平飯店、錦江飯店、福州大樓,都是他們的手筆。”

“因為地產還衍生出各種金融產品。就像當年的一品地產,通過彙豐、渣打這些銀行渠道,在歐美發行債券,募集資金,在國內包裝各種金融產品進行銷售,除了投入地產開發,還進入到歐美的股票證券黃金市場牟利,其實投資者都被高收益所迷惑,他們目的就是為了利用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牟利,坑的都是投資人的錢。”

“我記得當年有一款‘第一抵押分紅債’,按照年息10—12%放款,賺取息差3—5%,資本杠杆率5倍。一年的放款就三千多萬銀元,結果怎麼樣?一場白銀法案,連盛七小姐嫁妝裡一百畝地都給賠了進去。”

“反正你記住一句話,金融與房地產,就是一條繩子上的蚱蜢,一方高起,就沒有一方跌多的說法。程霖生、談荔孫這種人物,都倒在金融市場上,估摸著,以後還會有,人心貪不足,再沒點良心,嗬嗬。”

李樂點點頭,笑了笑,“張奶奶,您了解這麼多,您以前也是受害者?”

“我那是小小的玩一玩,不作數的。來,給你看看幾張小玩意兒。”

“啥?”

老太太一彎腰,從書櫃的下層抽屜裡,拿出一本希法亭的《金融資本》遞給李樂,“打開。”

“什麼好東西,呀,大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民國十年?這可有年頭了。董事,張秋源,這是您......”

老太太嗬嗬道,“這是原來家裡公司發行的股票,後來退市了,就留了這一張當做紀念,你留著吧。”

“張奶奶,南潯四象八牛,您是......”

“連著書,一起收著吧。書比股票好的多。忙你的吧。”老太太撂了一句,轉身,出了書房。

李樂捏起股票,聞了聞,一股子墨香,對著光仔細瞧了瞧,又夾回書頁,卻看到書裡那一頁上,寫的一行字,掌控銀行的虛擬資本的所有者與控製產業的資本所有者,越來越合而為一......這種關係進一步發展,便是.....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日益結合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越來越取得對整個社會的統治.....

。。。。。。

“我說,我這剛一到滬海,家都沒回,就被你拉來工地,乾嘛?你買的樓?”

曹尚蹭了蹭腦門上的汗珠,看了看眼前的寫字樓。

“咋?都已經內裝好了,想起我來了?”

李樂笑了笑,“這個樓吧,是這麼回事......”

聽完李樂解釋,曹尚嘿嘿著,“現在做地產的,那個不是意氣風發,揣著銀子花天酒地,這不是碰到個百年難遇的倒黴蛋?”

“沒辦法,誰叫我碰到了。”李樂撓撓鼻子。

“說吧,叫我來乾什麼?先說好,我不需要,我有地方,剛盤下來的。”

“想請你幫個忙,趕個工。”

“趕工?什麼意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