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爾森給書房裡的送冰塊的時候,李樂正好講到大明。
約翰森說道,“朱元璋的偉大,其實在我們的曆史課上,有這麼一個比喻,就像在歐洲,羅馬滅亡了五百年之後,突然有一個農奴,從伊比利亞半島起兵,擊敗佛朗基、法蘭西、意呆利、德意誌、英格蘭等等國家統一歐洲,趕跑了斯拉夫人,兵臨愛琴海,光複希臘,收複埃及、耶路撒冷、小亞細亞,打敗奧斯曼人和阿拉伯人,最後再用二十年穩固統治,建立起一個新羅馬帝國。”
“《利瑪竇劄記》裡說過的那樣,當時的大明,無論從經濟科技、社會治理、文明禮儀、城市建設、軍事實力還是文化高度,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謝謝您,約翰森先生,雖然知道您說的有些誇張,但作為明代九邊延綏總兵的後人,還是很驕傲的。”李樂客氣道。
“後人?李,總兵,是個什麼頭銜?”老彼得來了興趣。
“不是頭銜,是軍銜。怎麼說,相當於,戰區司令?控製幾萬人多軍隊和相當於一個德國這麼大的土地上的最高軍事長官。”李樂通俗的比喻道。
“軍事貴族?”
“我們不看重這個的。皇帝都能去當養花匠,公主都能當人民教師,親王的後人都能在街頭蹬三輪兒。我們那有句話,叫,誰祖上沒闊過?”
老彼得歎口氣,“是啊,家族傳承,太難了。啊,約翰森,你繼續。”
“是。其實也沒有多少誇張,畢竟有相應的數據擺在那,對比一下東西方同一時期的數據差異就能知道。”約翰森搖搖頭,“但是,很可惜,原本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海軍和最先進的商業科技的明朝,沒能開啟工業化。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麵,自已毀掉了自已的船隻圖紙,沿途之中探索過的國家人文地理被丟棄在舊紙堆之中。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海洋帝國,也應當是探索世界的前沿。”
李樂坦然道,“也不可惜,這是曆史的必然。就像我和彼得爺爺說過的那樣,在我們的過去,商業貿易和工業興盛之後,工商業階層帶來的對舊有的以土地為生產資料的宗族勢力造成的強大衝擊,以及之後所要爭取的政治地位,是不被容忍的。在我們那,幾千年士農工商的排序依舊在影響著現在的社會結構。”
“但是,同樣的,也是曆史的必然,因為海上貿易的繁盛,開啟了歐洲在文藝複興之後的又一個時代,或者說影響到世界走向的,三百年的白銀戰爭。”
老彼得和約翰森都沒說話,手裡捏著酒杯,等著李樂的下文,尤其是老彼得,模模糊糊的感覺到,李樂要說的,會觸及到幾百年來,世界運行的根本。
“偉大的朱元璋皇帝陛下,在完成國家統一之後,為了穩定被元帝國破壞的經濟環境,穩定貨幣體係,做了一個偉大的創新性的舉措。那就是在沒有儲備的情況下,發行大明寶鈔,同時禁止金銀的流通。讓貨幣錨定國家信用,不再錨定金銀。”
“這個,倒是沒聽說過得。他不擔心麼?”老彼得眼前一亮。
而作為EQT的總裁,金融界最高端的那一撥玩家,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約翰森皺了皺眉頭,想了想,用一個詞來表述,“這,有點,太,自信了吧。”
“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你要說朱元璋不懂經濟,那是胡說。他親身經曆了元朝末年的鈔法屢變,濫發紙鈔,巨額貶值的過程,見證了幣製崩潰給國家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所以一開始,他也是決定在全國實行既往的統一的銅錢流通體製。在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頒布了洪武通寶,規定五等錢式,設鑄錢局鑄錢,以便流通。想以此來取代紙幣,穩定幣值,繼而推動工商業的恢複與發展,但出現了三個問題,不得不改變策略,發行寶鈔。”
“那,是哪三個?”
李樂瞄了眼約翰森,您師傅姓於?嘿,彆說,那一腦袋卷毛,還真像,隻不過這位是真卷,也喝酒,就是不知道抽不抽煙。
“一是,礦冶行業經過常年戰亂,遭到嚴重的破壞,還有經過幾千年的開采,簡單來說,就是銅不夠了。而銅錢鑄造數量有限,對市場的供給不足,官府鑄錢用的私錢、廢錢及舊銅器皆征自民間,責民出銅,民毀器皿輸官,引起老百姓的不滿,造成民怨。第二,就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貿易用錢量增大,可是銅錢不便於大量攜帶。第三,就是當時政府鑄錢力不從心,民間私自鑄錢相當泛濫。三種原因造成鑄幣不能廣泛流通。”
“所以朱元璋雖然深知貨幣製度崩環的影響,但兩害相較取其輕,是選擇其毅然決定發行紙鈔。”
“那在沒有儲備的情況下,不就是裸奔貨幣?和現在的醜元不是很類似?”老彼得說道,“醜國除了國家信用之外,況且還有軍事實力、醜債、黃金作為綜合錨點,六百年前的明朝有什麼?”
李樂歎口氣,“所以才過了幾十年,大明寶鈔的信用係統就崩潰了。”
“後來,就有了白銀?”
“是,市場上,就有了私人發行的白銀,大量在市場流通。一開始,朝廷還能管一管私人資本,並和他們對抗。但是,私人資本勢力越來越強大,白銀成了民間流通的主流貨幣。朝廷不僅失去了幣權,還失去了財權。於是,皇帝和朝廷,隻好向資本妥協。就有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改革,宣布白銀為合法的通用貨幣。朝廷把幣權拱手相讓,換去民間的納稅。從那之後,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型國家銀本位貨幣體係誕生了。”
約翰森腦海裡一道光閃,“你是想說,大明不產銀?”
李樂點頭,“是,大明不產白銀,但是腳盆、歐洲產啊。宋朝大量出口的瓷器、絲綢、茶葉,把世界人民養刁了,誰吃飯還用木碗,誰穿衣服不想穿絲綢、誰不想喝一杯加奶的紅茶?當大明說你們的東西我看不上,隻要白銀的時,歐洲人非常高興。可結果就是,歐洲和腳盆的白銀產量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