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幾章,準備開始撫城埋坑。)
小樓昨夜又春風一度玉門關。隻不過都彆扭,一個小心翼翼提心吊膽,一個哆哆嗦嗦隻覺得手酸。
一早悄麼聲做賊一樣把人送回屋補覺,出來時還碰到出來拎著水壺準備澆花兒的老太太,好自為之的眼神,讓李禿子夾著尾巴跑出家門。
晨練回來,廚房裡一陣叮叮當當,蝦仁海鮮粥,牛肉辣白菜紫菜包飯,一碗雞蛋羹,外加一把藍莓櫻桃,大小姐吃的捂嘴小聲打嗝。
“瞧瞧,李樂做的飯,吃得多,吃完也沒見吐。”孫媳婦胃口大開,老太太自然滿心歡喜。
“可不,現在就覺得,上這麼多年學,還不如學的這門手藝有用。”一旁啃著玉米的老李嘀咕道。
“是咯。當年我可沒這待遇,早晨一碗掛麵加倆雞蛋就打發了。”曾老師抿了口粥,拿過桌上的遙控器,摁開電視,看東方時空。
“可你忽略了那碗麵裡的雞湯魚湯鴿子湯。”老李糾正道。
“謝謝你啊,老李。”
“不客氣,是我應該做的!”
“噫~~~~”
“有你啥事?吃你的飯!”
“咋沒我的事兒,那啥雞湯魚湯鴿子湯不也到我嘴裡了?”
“嘿,也是啊。不過,都給你吸收了,你媽是沒沾上一點兒,娘胎裡長那麼大,生你時候那麼費勁。”
“怨我啊?”
“把啊去掉。”
“行了,一個要當爹,一個要當爺爺,還長不大呢?”老太太敲敲盤子,兩個姓李的忙閉嘴,看向電視。
“對病人來說,能夠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至關重要,根據燕京市的應急預案之中,治療是三個重要的中心之一,挽救人的生命對於這些義務工作者來說,既是責任,又是心願,我們在佑安醫院裡看到......”
隨著畫外音的消失,鏡頭裡,醫院門口的警用和救護的廂型車的穿梭,醫生身上穿黃了還煮著用的衣服和厚厚的棉口罩,急診大廳裡,一遍又一遍用消毒水清晰擦拭地麵長椅牆麵的保潔的身影,病例上雖然字很潦草,但沒有落下一點空白,護士站的小護士們,被全身包裹在猴服裡有些笨拙卻異常忙碌的背影。
隨著畫麵的轉進,曾敏指了指那個腦袋些大,身子有些瘦弱的女記者,“這姑娘挺勇敢啊,這時候這麼危險,還敢往裡麵衝。”
“是不錯,要是這麼保持下去,沒準兒能成央媽的台柱子也說不定。”老李點點頭,“誒,李樂,你認識的那個劉記者呢?他不是這個欄目的麼?”
“他啊,前年911之後就不在了。”
“去哪兒了?”
“坎大哈。”
“謔,這真是去當戰地記者了?”
“可不,得償所願了,前兩天還給我發郵件,說在那邊兒天天跟過年一樣。”
“過年?”
“噠噠噠噠~~~~”李樂比劃著。
“這也是狠人。”
“可不。”
“不看了,看的心揪的慌。”曾敏關上電視,“李樂,你上午安排什麼事兒沒有?”
“上午沒啥事,下午去一趟芳草地,袁奶奶這幾天身體不大好,我去瞧瞧去。咋?您有事兒?”
“上午ARTNEWS,藝術新聞雜誌的一個記者約的采訪,你來給我當個翻譯。”
“貓姨呢?寧姨也行啊?”
“小貓和小樹去滇省自駕遊去了,你寧姨這學期沒課,去醜國處理房子了。”
“那,她比我懂,你讓她給你給你當翻譯啊?”李樂指指富姐。
“嗯?”
“哦,我去,我去。”見老太太轉頭看過來,李樂一縮脖子,又看向富姐。
大小姐一副愛莫能助的表情,隻不過嘴角的一對兒酒窩,深不可測。
“成,你們繼續吃吧,我去上班了啊,今天晚上不回來吃了,先說一聲。”老李這時候站起身,擦擦嘴。
“晚上又加班?”
“嗯,協調調配一批裝備設備去西邊,最近有些人小動作比較多。”
李晉喬進屋,換了製服出來。
李樂眼一撇,“誒,爸,你這加星星了?啥時候事兒?”
說完起身,捏了捏老李肩頭的牌牌,兩顆四角星,摸起來有些紮手,
“這個啊?就前兩天。乾啥?”
“真氣派。”
“這有啥氣派,年齡到了而已,不還是乾那些。”
“可加工資了,級彆上去了啊?”
“幾百塊錢,還不夠親家送的海鮮錢。再說,啥級彆都不如當爺爺好。”
“那能一樣麼。”
“我心裡一樣啊,富貞,在家好好待著,李樂在家,使喚他就行。”
“阿爸您慢走。”
“坐著,坐著,彆起了。媽,曾老師,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