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我是新來的(1 / 2)

(痛腚思痛,一定要學習一兩章一個小爽點,三五張一個小高潮,二十章一個大爽點的節奏,鬱悶情節絕不拖過夜的優秀品質。)

付清梅曾經給小李廚子聊過,什麼是情報。

情報也就是目標信息,當年在寶塔時,社會部的培訓上,峽公曾經給她說過,信息之所以能成為情報,需要的三個要素,一是知識性、二是傳遞性、三是效用性。

而情報又分開源情報和閉源情報。

開源是公開的數據開展的工作,包括資料數據、檔案文獻、影音、書籍出版物、采訪、規章製度、以及人物、輿情、市場、群體事件調查等等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獲取的信息。

而閉源情報情報,則是采取不公開手段進行的情報工作。有人力、技術偵察手段、特殊渠道獲取,這種工作毫無疑問在任何地方都有風險。

對於一個優秀的機構或者人員來說,情報或者說信息,都是兩種手段是綜合運用,互相印證分析整合的結果。尤其,不論以什麼手段得到的情報,最後的分析研判能力都很重要,也是最後生產優質情報產品的決定性步驟。

去偽存真,預判預警,支持決策,是情報工作的基本任務,目標需求、任務規劃、信息收集、數據處理、分析評估則是情報工作的基本流程,聚合、驗證、排序、分類、總結是基本方法,其中涉及到了關聯對比、邏輯樹分析、歸納演繹等等技巧。

數據、信息、知識、情報四者之間存在個體角度的並列關係、範圍角度的包含關係、社會角度的層次關係、轉化角度的鏈式關係和邏輯角度的交叉關係。

老太太又給李樂講了講,怎麼樣進行任務規劃,分析衡量和確定所能支配的人力、時間、成本、可能麵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ABC方案設計。

還有如何設定任務目標、細分任務目標分為若乾個子目標、對每個子目標設定關鍵詞、確定何處以及如何搜索以獲取相關搜索數據的一些技巧。

最後,付清梅頗有些遺憾的長歎口氣,說了句,“我跟你講這些有個屁用,你又不乾這個這行”。

可李樂是不乾這行,但不妨礙把這些方法技巧用在其他地方,所以傅當當在和李樂溝通去新化特鋼和山南鋼鐵的調研規劃時,會說出“家傳手藝”的話來。

來新化特鋼前兩天,幾個人隻是對著一些明麵上的,公開的資料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比如企業並購前的產能、效益、人員情況和並購之後的對比,做一些沒什麼營養內容的訪談,問卷,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知識分子的摸樣,讓那位尤總在觀察觀察之後,放下了心,第一天還是不時過來瞧瞧,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人。

而那位一直陪著的大姐,也在李樂有意無意的交流中,變得熱絡和熟悉起來。

“王姐,給。”李樂笑著從包裡掏出幾遝打印好的A4紙遞過去。

“啥啊是?高考狀元學習筆記?”

“昨天不聽說,你家兒子今年上高一麼?正好,我有個同學開培訓輔導班,每年都會組織一批在燕大的各省的高考狀元榜眼學霸,用他們上學時候的學習筆記編寫了幾本教輔教材,這個是最新的,都是內部資料,外麵見不到的。您拿回家,給兒子。”

“喲,這都是在燕大的高考狀元的?”

“嗯呢,你看,這本數學裡有浙省的理科第三、蘇省的理科第二,還有豫省的文科狀元的筆記,這本物理是燕京和魯省的,這本英語是滬海和粵省的.....”

“乖乖,這些都是手寫的啊?”

“可不,這邊是手寫的原件,這邊是總結出來的知識點,這邊是相關的一些習題示例,答案都在後麵。”

“這些字兒,真好看啊?”王姐一張翻著,嘴裡讚歎著,“這些,得不老少錢吧?”

“我們一個寢室四年的兄弟,問他要這點東西還要給錢?幾個文檔,頂多就是用了點打印紙。”李樂嗬嗬著,“這些,您拿回家,您兒子一看就明白。”

“那,那多不好意思。”王姐摸著這幾遝裝訂好的本子,臉上明顯寫著倆字,“想要”。

“這有啥,這幾天都是您在這兒跑上跑下的聯係各個部門的人,幫著要資料要數據的。我們都是窮學生,也就這個拿得出手了。”

“那成,我也不跟你們客氣。”王姐笑道。

“您收好。這東西,自已在家看就得了,可彆誰都給。”李樂低聲道。

“嗯嗯,明白明白,這就像武功秘籍?”

“差不多,差不多,嗬嗬嗬。”

一旁的傅當當瞄了眼笑嘻嘻的李樂,心說話,這人,真特麼雞賊,送東西都照著人心坎上抓,這王姐,陷進去了。

瞧見王姐把東西拿去辦公室又回來。

李樂又裝作聊閒篇一樣問了句,“王姐,昨個兒我去廠門口買飲料,怎麼看著那條街邊上一溜小飯館燒烤鋪子,都關著門的,咋?都不乾了?”

“哪條街?”

“就青春超市那邊的。”

王姐想了想,“哦,你說那條街啊?”

“這事兒,你得往前數。”

“往前?”

“可不。”王姐一捋腦袋上燙的玉米卷,“我們這裡為啥叫新化特鋼?”

“新化區唄?”

“你知道零零年之前,新化區有幾家企業麼?就我們一家。當年整個新化區,或者新化鎮,攏共不到十萬人,光我們特鋼廠,就占了兩萬多口子,這個區就是在58年,我們廠子建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算上我們廠的職工,再加上家屬的話,整個新化區跟特鋼沒有關係的人,少之又少。在這邊的人,可以說都是靠著特鋼廠掙錢生活的。”

“那時候,隻要工人一開工資,連著五六天不回家吃飯,不說那條街上,就新化的大小飯店,都是爆滿。特鋼的工人穿上工作服在市裡走一圈,人家都羨慕,因為啥?工資高,收入穩定啊,對比市裡的小工廠都高。所以這裡的物價比市裡還高。小商小販一聽到特鋼開工資了,價錢就馬上漲,豬肉昨天賣5塊,今天就賣5塊5。引得很多周圍人,都把家安在新化,這裡好生活,好做生意。”

“哦,怪不得,那就是還沒到開工資的時候。”連祺說了句,“其實我爸他們一汽那邊也是這樣。”

“那和一汽還是沒法比,我們這頂多是個區,一汽那邊可還是一個能單分出來個大市。不過,你說沒到開工資的時候,也不對。”

“咋?”

“現在沒錢了啊。工資低了啊。”

“王姐,這話不對了吧,這數據上,效益不挺好?”

“效益好,和工人有啥關係?”

“掙得多,發的多唄。”

“那是過去,現在不成了。”

“不成?”

“可不?並購前都能拿兩三千的,現在隻能拿一千五六,拿一千五六的,隻能拿七八百。”

“您這廠辦的,都是管理層,您該沒少吧?”

“啥管理層,我就是個廠辦打雜的。哪能不少?原來我一個月怎麼著也能拿個一千五六,現在,月份好拿個一千冒頭,不好也就八百多。要不是我們家老爺子在廠裡還有點兒關係,孩子還要考大學,我早就辦內退,跟著姐們兒去南方做生意去了。”

“那些宣傳的什麼工人工資增長的話,也就聽聽,主任拿一萬,我拿一千,一平均,我倆都拿五千五。”

“也是哈,我和世界首富拉平均。誒,王姐,這麼說,您還是官二代啊?”

“哈哈哈,我們家老爺子就是個廠裡退休的小處長,官個啥二代。”

“那也行啊,以前不都政企沒分家,廠裡的處長和機關單位的都一樣不是?退休了工資也高。”

“也得看和誰比,現在廠裡還留著的處長,哪個不是幾十萬一年的拿著。我們家老爺子當年還是並購談判組的副組長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