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桓把《大宋日報》的構思和安排告訴了李彌遜,說道:“這份報紙就由你們禮部來負責。
你擔任報社的提舉兼總編輯,總編輯共三人,兩個文字總編一個圖畫總編。
除了你之外,另一個文字總編是新提拔的左諫議大夫趙明誠的夫人李清照,她也是皇後最新任命的尚書內省司言。
另外圖畫總編是翰林書畫院的張擇端,他主要負責《大宋日報》的圖畫版。
報社下設若乾編輯和編委,人員組成由你們三人商量確定人選。”
李彌遜也明白了,皇帝大致要他做什麼。
其實禮部算是比較清閒的衙門,畢竟大宋現在麵臨金國強大的攻勢,又跟西夏打了很多年了,而高麗害怕金朝的報複,也不敢來大宋朝貢,因此禮部接待使臣的任務就少了很多。
而現在舉國上下都在抗擊金朝,相關的各種儀式活動被大幅裁減,禮部工作量一下少去了很多。
皇帝如此看重的這份報紙,李彌遜下決心辦好,作為一個老學究,當然也知道宣傳的重要性。
隻有團結一心,才能取得對金作戰的勝利。
交辦完之後李彌遜先告退。
第二天,李彌遜、李清照和張擇端三人在禮部商議籌建《大宋日報》的相關事宜。
有了皇帝的直接交辦和支持,事情當然就辦得非常迅速快捷,兩人很快確定了若乾編輯和編委。
名單報給了趙桓,趙桓很快批示同意。
由於時間緊,隻能在京城開封和附近州縣發行,趙桓下旨給各州縣衙門,要求各州縣都務必出錢訂購《大宋日報》,而且要按人頭。
另外,州縣官員要積極動員所在州縣的作坊、商鋪以及當地鄉紳、官宦積極訂閱《大宋日報》。一定要定一年,這樣才能保證印刷數量的準確,不至於浪費或者不夠,當然還要留出若乾機動數量的報紙在街頭巷尾零賣。
……
趙桓吩咐傳召親征行營司前軍都統治嶽飛。
嶽飛來到睿思殿。
施禮之後,趙桓賜坐,問嶽飛道:
“朕想讓你在朝會上上奏,讓所有廂軍全部解甲歸田,解決冗兵問題,同時能夠有更多人手從事農耕,保證糧食供給,你意下如何?”
嶽飛大喜,長揖一禮說道:
“這正是臣所想,廂軍沒有什麼戰鬥力,但卻占著大量的軍費,不能打仗,隻能做一些修水利之類的事,實在是浪費了太多的軍餉。
現在國庫空虛,更應該把有限的軍餉用在刀刃上,所以陛下的抉擇再正確不過了,臣願意在朝會上上奏,請求廂軍解甲歸農。”
趙桓點頭說道:
“這數十萬的廂軍解甲之後該怎麼安排也要想好。其中相當多的廂軍已經集中到了建康,趙構逃走的時候把他們都扔到了建康,又該如何處置這數量龐大的廂軍?”
嶽飛說道:“讓這些解甲歸田的廂軍轉為軍團屯田,專門從事長江以北淮河兩岸,包括山西、陝西等有可能跟金軍作戰的區域農田的種植。
廂軍打仗不行,種田是沒問題的,而且畢竟他們是有組織的,更方便操作,劃定區域組織他們從事農耕。
此外,全國還有大量的可耕荒地沒有開墾,可以讓廂軍解甲歸田後去開荒。可以免他們三年的稅,這樣很多廂軍都願意去開墾荒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