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李常憲頗為得意地伸手捋了捋雪白的胡須,這才接著說道:
“因此老夫覺得太傅的話是對的,咱們得還以顏色,搶他個十幾萬人過來做為人質,他大宋要敢對咱們耍橫,咱們就殺他個血流成河。
或者,把這些大宋羔羊推到永安州城前逼著他們退兵,他們要不肯退,咱們就把搶來的這些大宋子民一個個當著他們的麵砍頭,把腦袋堆成山,看他們退不退。
大宋滿口仁義道德,必然舍不得他們的子民就這麼慘死,肯定會退兵。
他要不退,沒關係,打就是了,咱們又不是沒跟大宋打過,真要打,咱們也不怵他!
反正他的主力全都在長江以北應付金國呢,派到咱們這來打的,無非是些鄉勇、民壯甚至臨時招募起來的饑民,都是些烏合之眾,又怎麼是我大越國百戰雄獅的對手?
咱們趁機滅了他們,並讓大宋知道我大越國也不是好惹的。”
這番話又引得了一眾宰執們紛紛點頭讚同,他們都覺得李常憲這話極為豪邁霸氣,這是他們最願意聽到的。
假如他說的話都能實現的話,那肯定比向大宋奴顏媚骨乖乖還賬要舒坦的多,也順氣的多,他們心裡相信這位老將軍出馬一定,能夠痛打大宋,讓他不敢再欺負上門來。
太傅阮公平向李常憲躬身施了一禮,說道:“上將軍這話說的再對也沒有了,老臣複議。”
說著,對李陽煥躬身道:“陛下速做定奪,不可再拖延了,否則等大宋有了警覺,再想抓他們的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場幾乎所有的宰執們都紛紛附和,表示讚同。
上將軍李常憲和太傅阮公平都主張對大宋主動發起反擊,搶他們十幾萬人過來做人質。
唯獨太尉楊英珥低頭不語。李陽煥忙望向太尉楊英珥。
楊英珥卻長歎一聲,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那表示他棄權了,畢竟在場的所有人除了他,都已經表態讚同李常憲和阮公平的話,他一個人反對又有什麼意義。
於是李陽換當即一拍椅背,站起身說道:“好,就這麼定了,化被動為主動,打到大宋去搶他幾十萬人過來做人質,逼他乖乖就範。”
一想到他年紀輕輕就能夠跟大宋狠狠乾一仗,打得大宋乖乖談判認錯,甚至割地賠款,這絕對是能載入史冊的豐功偉績,他將會成為大越國最敬仰的明君。
一想到這,李陽煥不由得興奮的滿臉通紅,掃了一眼,目光落在李常憲身上,說道:“上將軍,不知您還能否領兵打入大宋呢?”
李常憲呼的一下站起身,淩空翻了一個跟鬥,然後做了一個白鶴亮翅的動作,臉不紅心不跳,穩如泰山說道:“陛下認為老臣尚能飯否?”
大越國在五代十國之前都歸於中原政權版圖,大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一直通行的是漢字,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群臣都精通漢文,李常憲當然是如此,知道廉頗的故事。
一時間,議政堂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李陽煥也笑得很開心,說道:“太好了,既然上將軍如此威猛,那就請上將軍領兵出征打這一仗吧。”
李常憲拳拱手施禮:“臣領旨!”
回來之後,李常憲立刻召集軍中將領部署安排出征事宜。
大越國的軍隊兵力總共也就十萬人左右。
一半的軍隊部署在南邊永安府一線,大概有五萬人馬,這是主要來應對吳哥王朝和占城國進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