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真該死!”
袁紹離開後不久,袁術便收到了手下細作的彙報,說有七八個諸侯進了袁紹的大帳,似乎在商議什麼。
第二天,袁術再次下令進攻,這一次,所有的諸侯表麵上雖然還在聽從i袁術的軍令,但是實際上派出的都是些雜兵,至於麾下的精兵,沒有那個願意在這樣的戰場上讓自己的將士毫無意義的去送死。
開戰第二天,關東聯軍內部就已經出現了裂痕,這讓丁原等西涼軍高層大笑,關東無人爾。
不過丁原等人的笑聲還沒有持續到半天,就有探子回報,河水北岸出現幽州軍旗幟,而且還有不少的紅衣騎兵在岸邊巡視,似乎是在搜尋渡河點。
在關東聯軍進軍虎牢關的時候,陳耳其實也沒有閒著,他借道並州壺關,直接南下,幽急行軍數天之後,大軍趕到了河水附近,給洛陽城的西涼軍施加壓力。
雖然河水洶湧,但是也絕不是毫無可渡之處,這一點兒雙方都清楚,和虎牢關不一樣,陳耳麾下自治區軍隊與對峙的西涼軍最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在找到渡口。
在這一點上,陳耳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他的是進攻方,他有權利選擇在任一河段渡河,而西涼軍則必須把所有可能的地方全部監視起來,一些關鍵地區還必須先駐紮一定兵力才行。
這樣一來,原本丁原想調到虎牢關的援軍立刻就被拖住了大半,對於幽州軍(南方各個諸侯還是習慣於稱陳耳麾下勢力為幽州軍)的精銳,天下皆可知,不管是對黃巾還是北方蠻族,還是冀州軍,幽州軍皆完勝之,至今無一敗績。
要說麵對這樣的敵人,丁原心中不慌張那是不可能的,就連剛剛趕回洛陽的李儒也說到:“關東諸侯,唯有幽州軍值得重視。”
“文優,為今之計,我軍應當如何是好?”丁原問到李儒。
李儒回到:“嶽父大人,為今之計,最好的選擇便是遷都。”
“文優的意思是現在就遷都長安?”丁原問到李儒,李儒點頭稱是,說到:“關東聯軍麵和心不和,一群道貌岸然之徒,我們退守長安,將洛陽留給他們,聯軍抵達洛陽之後必定裹足不前,就算是有一兩支諸侯想要繼續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