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要是泄漏出去上頭是在組建駐守西域的戰隊,那不是立刻就將北方草原上的趙雲部的真實意圖給暴露了嗎?
要知道趙雲出征之前宣稱的可是因草原馬匪威脅日益增長,為保障自管區商人安全,趙雲奉自管區政務院總參部要求對北方草原的馬匪進行一個徹底的清剿,讓自管區商人擁有一個良好的經商環境。
為了儘量保密真實戰略意圖,過了兩天,陳耳乾脆就放出風說是要組建一支新實驗戰隊,進行封閉式訓練,試驗新的裝備,新的戰術!虛虛實實就是這般,有時候說假話大家反而會將其當作真話來聽不是嗎?
王朗,曾經公孫瓚麾下的一個將領,是公孫瓚進行組織事改革後的第一個步兵師將領就是他,至於為何名不見經傳的他能夠成為公孫瓚麾下第一個將領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能夠知道的就是王朗現在是鹹陽扶風一帶的實際掌控者,雖然名義上他一直都是以步兵一師將領在行事,但實際上王朗此時麾下的戰隊已經遠遠不止一個師。
在公孫瓚去了的這段時間裡,王朗迅速的兼並自己防區周圍的其餘原公孫瓚麾下戰隊,他掌控的組織隊已經達到兩個正規組織師,加上地方的郡縣兵他自稱一個組織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過王朗並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明白,自己這個土皇帝終有到頭的一天,看起來他掌控了數萬人馬兩郡之地,威風啊,厲害啊。
但是隻有王朗自己心中清楚,他這不過是鏡中水月,隨便來一個大勢力都能夠滅掉他,因為他缺少一個勢力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主能力,王朗雖然掌控了兩個郡,組織隊也有兩三萬人,但是他手中並沒有兵工廠啊!
這也就意味著他的戰隊得不到有效的補充,燧發武器的鑄造技術雖然談不上難,但是造武器那始終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王朗手中的工匠造武器可以,但是燧發武器最重要的武器管在沒有機器生產的條件下,靠手工,王朗控製的兩個郡人力物力最多也就隻能每個月製造二三十支燧發武器,聊勝於無吧,可以替換組織中報廢的武器支。
當得知袁紹出兵的消息,王朗明白到了該抉擇的時候了,不過他手中握有兩郡之地素數萬大組織,本錢還是有的,他可不想隨隨便便的就投降了,待價而沽是一個投機者最基本的素養。
這也是為什麼王朗成為了公孫瓚手下的第一步兵將領,因為當年他是最快投靠在公孫瓚麾下的將領,那個時候的他不過還是一個校尉。
王朗想投降,不過他也想保住現在的這份基業,同時他還要說服手底下那群兄弟,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接到袁紹大組織已經畢竟長安的時候,王朗趕緊召集了手下主要的幾個兄弟,商議接下來的出路。
“你們說,我們應該怎麼辦?”看著手下的一眾兄弟,王朗沉聲問道;”我不想隱瞞你們,袁紹的大組織至少有六到七萬人,這一次由不得我們不選。”
“大哥,你說吧,要我們怎麼做!我老楊聽你的,你說打哪兒我就打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