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聯合(1 / 2)

畢竟他是來傳達皇上聖旨的,是代表劉宏的,自己雖然比他職位高的多,也得尊敬他點。自然為了接旨,他們得鄭重一點。

很快左右軍兵擺下了香案,他們都跪倒在地聽吳班宣旨。一聽才知道,劉宏知道他們曆儘艱辛也殺回來了,但在最後時刻損兵折將。

但他今日一直身體不太好,所以才沒召見他們,今日感覺身體尚可,所以他要陳耳和馬超到他的行宮去,讓他們把這一段的情況向他彙報一番。

接完旨,父親對陳耳眨了眨眼,陳耳明白他什意思,他要陳耳找注意講話的內容,陳耳自然是明白,也對他眨了眨眼,表示知道了。陳耳和馬超重新包紮了一下傷口,又換了身衣服,然後帶著十幾個親衛,就跟著吳班直奔劉宏的行宮而去。。

劉宏就住在不遠的白帝山上的白帝城中,這白帝山距瞿塘峽西首也就幾裡路,屬於夔洲魚腹縣地麵,也就是陳耳前一世的奉節就是這白帝城也有一番來曆,曆史上的白帝城,是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時所建。

自此,他便倚著蜀地的山川地勢之險,本著“見利則出兵而略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的思想,據蜀中自立為帝。

因為公孫述尚白,自然以為這是個最好的吉兆。

是自己將成為真龍天子的象征,便決定稱帝於此。於是,就在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在東都洛陽登基不久,他築起了白帝城,公孫述依照“殿前井中有白龍出”的傳說。

為的是宣揚“白龍獻瑞,吉祥之兆”,遂穿白袍騎白馬,繞城三周,自稱“白帝”自號“成家”,改年號“龍興”元年,改魚腹縣為“白帝城”。

他們一行到達白帝山腳下時,陳耳發現這白帝城臨江而踞,孤山聳峙,三麵環水,扼住三峽西口,但陳耳總感覺他也許不應該算做一座城,而應該算作是一座軍事要塞,高高的城牆,厚實的大門,遠遠望去,除了滿坡地草樹,並沒有多少樓閣。

上山時天有點陰沉沉,吳班領著他們順北麵陡峭的台階拾級而上。

在濕濕漉漉中,他們隻能昂著頭仰起臉,一路沉默不語往上魚貫上行攀行。從山腳下拾級而上,陳耳數了數,要攀登近千級石階才能到達半山腰間山勢略平坦地方,這裡座落著一座牌坊式建築,過了這裡便是白帝城正門了。

在等門前侍衛傳話的時候,陳耳在城前平台的一塊大石上坐了下來,向下俯瞰。這裡真如陳耳前一世所說,群山群峰高聳,綠蔭綠水環抱,山巍峨,水清碧,顯得整個白帝城更幽深,江對麵山上層巒疊嶂。

在這當然這裡同時也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瞿塘峽口逞凶夔門的灩預堆森然聳立,被鎖住的一江怒水,回旋翻覆,擁擠入峽。

林伏波起,峽影陰森。大江裡的行船就像一片樹葉,在湍急的江流中拐過一個又一個峽口,穿行在拔地聳天,嵯峨嶙峋的峭崖間,難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詩慨歎:

“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峽容一葦”。

鎮是道出了白帝山固江為池,扼瞿塘之險的雄奇。

很快劉宏的侍衛出來了,說劉宏宣他們即可進去見駕。

把他們帶的侍衛留在了城外,他們三人跟著那傳話的侍衛一路進了白帝城。進了城才發現這城裡隻有六七座宮殿,其餘的都是些竹林。

花草和附屬的防衛設施,走不多遠拾階而上,大約有十多個台階,進入大門後景色突然一變,來到了一個園林,到處是鬱鬱蔥蔥的竹林,進門後是一對展翅的銅仙鶴,仿佛仙人已乘仙鶴雲遊去了,我欲乘鶴去,奈何塵緣難了。

紅柱子渾紅,紫幔帳深紫,氤氳蒙蒙,門楣上三個大字“興漢殿。”

看那樣子是剛掛上不久。陳耳起初還以為劉宏會在這裡接見他們,誰料卻沒有進去,而是轉了幾個彎,繼續在竹林中穿行,拾階而下,轉過一個折彎,眼前一亮,眼際一下開闊了許多,一個平台出現在眼前,三峽一下突現眼前,夔門,雄偉的夔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