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避免疏漏(1 / 2)

2月28日晚,華軍又開始攻擊第一、第二個渡河點,給西川守軍造成華軍要從這兩個地方強攻的假象。兩處守軍一邊與華軍士兵對射弓箭一邊發射火箭信號,通知陳耳。

這一次陳耳在帕勞的阻撓下沒有趕到一線戰場去,隻是命令2萬騎兵前去支援,不要讓華軍輕易渡河就是了。

這一次華軍騎兵先在馬蹄上纏了厚厚的一層麻布,以增加抗刺能力,在渡河的時候也沒有從原有最淺的地方強渡,而是分散到兩邊,從側麵河水比較深,但卻不會連人帶馬淹死在河裡的地方渡河。

西川人畢竟沒有中華帝國那麼強大的鋼鐵生產能力,就這些鐵都是從軍中用來修補兵器的原料裡節省出來的。一萬多顆鐵蒺藜分散到五個渡河點,每個渡河點又寬達一兩百米,三千顆鐵蒺藜並不能真的把河底鋪滿,邊緣地帶不可避免的疏漏了許多。

於是大量的華軍騎兵冒著箭雨從渡河點兩邊邊緣地帶成功的衝了過去,雖然被西川人以人海戰術阻擋了下來,沒能形成真正的突破。

但是緊張的守軍將領還是急迫地發出了情況緊急、需要救援的信號,於是陳耳又向兩個吃緊的渡河點各自派出了五千騎兵,身邊隻剩下兩萬騎兵的機動部隊了。

帕勞看到遠處天空第二次催促騎兵救援的信號後,眉頭一下皺了起來。現在的中華帝國軍隊不僅士兵戰鬥力強大,而且戰術戰法也非常新穎,參謀製度下的華夏軍隊非常靈活多變,斷不會對不可能攻下的地方一味莽撞地強行進攻,造成無謂的損失。

要知道華夏可不比其他國家,士兵死亡或受傷都是有撫恤金的,死傷士兵太多,軍費支出就大了。

想到這裡,帕勞眼睛一亮,“聲東擊西”這個華夏成語從腦海裡跳了出來。帕勞臉色大變,對已經下令增援第一、第二處渡河點的陳耳說道:“大將領,華軍可能在聲東擊西,要從其他地方渡河,馬上派剩下的兩萬騎兵出發,增援西邊各地,以免給敵軍以可趁之機。”

聽了帕勞的話,陳耳也吃了一驚,馬上下令騎兵增援西邊各個河段,並準備帶著親兵營趕往西邊。

還沒等陳耳出發,西邊第四個渡河點和第五個渡河點之間的地方就發出了敵軍大舉進攻的緊急信號,華夏人果然想辦法從不能直接渡河的地方發起了渡河作戰。陳耳無言地拍了拍帕勞的肩膀,令他把守第三大營,自己親率兩萬騎兵增援西部。

華軍工兵趁著夜色,悄悄地從河裡遊了過去,然後忍著寒冷把固定浮橋繩索用的鋼柱敲進河岸的土地中。一百名五溪飛軍巡邏士兵聽到敲打鋼柱的聲音,從左邊100多米外大叫著衝了過來,一同遊過河岸的二十多名主力部隊士兵拔出大刀迎了上去。

與西川士兵戰成一團。工兵營士兵加緊時間把三根鋼柱釘到地裡,然後把對岸牽過來的繩子纏緊,不到十分鐘,效率超高的華軍工兵就把十多根粗大的繩子打好死結,西川河第四、第五渡河點之間出現了一座“繩橋”。

河邊的喊殺聲驚動了五溪飛軍一個騎兵巡邏隊,從右邊500多米遠的地方衝了過來,已經打好基礎的十多名工兵營士兵馬上抄起弩箭向這隊騎兵射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