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瘋狂進攻(1 / 2)

在接到大河有警的消息後,駐紮在第四、第五渡河點的五溪飛軍守將各自叫醒了睡夢中的5000名步兵,緊急增援華軍渡河點。在華軍步兵剛剛布好軍陣,工兵開始搭建其他浮橋的時候,行動迅速的五溪飛軍步兵增援部隊就趕到了戰場上。

兩名領軍將領看到華軍通過一道浮橋,已經有幾百人渡過大河在南岸構築了河灘陣地,還有華軍工兵在搭建更多的浮橋,均是大驚失色,迅速從兩邊發起進攻夾擊華軍軍陣。

近萬名五溪飛軍部隊的進攻讓華軍步兵方陣經受了巨大的考驗。幾萬隻弓箭從天而降,盾牌根本擋都擋不住,還擊的弩箭隻能給敵軍造成有限的傷害,一道浮橋根本不能對南岸形成有效的支援。不到兩分鐘,兩軍就步兵就撞在一起,展開最為激烈的肉搏刺殺。

由於人數上的絕對劣勢,在五溪飛軍兩位增援守將不顧傷亡的進攻中,帝國步兵不斷的受傷、倒下,看得北岸的樂進心中火燥不已。

在華軍被逼得連連後退的戰場上,隻有那名叫馬忠的殺神,揮舞著一把鋼刀橫衝直撞,在五溪飛軍人進攻的陣型中造成一條條布滿屍體的死亡地帶,給予五溪飛軍人精神上的巨大打擊。馬忠所過之處,五溪飛軍士兵無不退避三舍,爭相逃命,導致軍陣混亂,給華軍步兵方陣堅持更多的時間提供了助力。

在主力步兵的努力掩護下,河邊的華軍工兵營士兵又搭好了三座浮橋,華軍步兵開始源源不斷地向南岸增援,擋住了五溪飛軍人瘋狂的進攻。

陳耳親率兩萬騎兵,在通過第四渡河點的時候遇到了丟盔棄甲臨陣脫逃的巡邏兵千夫長,氣得胡須倒立的陳耳不顧身邊將領的勸說,把這兩百名逃兵全部處死,有效震懾了那些貪生怕死的五溪飛軍士兵。

二十分鐘後,陳耳率領兩萬騎兵衝到戰場東方,看到火光中從4道浮橋上源源不斷地向南開進的華軍步兵,陳耳一邊決定誅滅那逃兵千夫長三族的同時一邊下令騎兵強攻華軍灘頭陣地。不要管華軍的弩箭。

也不要管華軍的長槍大陣,更不要管己方步兵的死活,衝鋒的騎兵隻有一個目標,就是衝到河邊,砍斷華軍浮橋的繩索。

兩萬鐵蹄不顧己方傷亡,向膠著在一起的戰場衝了過去,所過之處,身體單薄的步兵無不被撞得飛屍橫死。

從第四渡河點增援過來的步兵統領看到背後騎兵大部隊不顧自己步兵死活地衝了過來,嚇得臉色鐵青,跨上一匹戰馬就往南方逃了開去,身後跟著及時撤退的親兵衛隊不足三百人……

這一次五溪飛軍人騎兵大部隊在陳耳的親自督陣下,不顧死活地衝破己方步兵的阻攔,前仆後繼地撞進華軍構築在河邊的兩千人步兵長槍陣。

一匹一匹的軍馬撞在兩三米長的鋼槍上,發出臨死的嘶鳴,把背上的騎兵甩得飛上天空,然後落入密密麻麻的槍陣中被洞穿幾個大洞。後麵的騎兵毫不停歇,仍然前仆後繼地撞到在中華帝國步兵的長槍大陣上,被長槍刺死……

漸漸地,兩萬五溪飛軍騎兵在不顧傷亡的衝鋒下把華軍步兵方陣逼到了河水中,加上剛剛搭建好的4座浮橋,8道浮橋也不夠華軍步兵增援南岸。

五溪飛軍士兵像飛蛾撲火一樣源源不斷的撞擊,終於在傷亡三千多人後衝破了華軍的阻礙,砍斷了最東邊一條浮橋的繩子,正在踏著浮橋增援南岸的幾十名步兵頓時掉到了河中。

看著對岸敵軍騎兵那不死不休的氣勢,以及己方步兵巨大的傷亡,樂進終於在鐘繇的建議下命令撤退。剩下一千多名步兵在北岸士兵弩箭的掩護下從浮橋撤退回了八百多名,剩下的士兵都被五溪飛軍人瘋狂的衝鋒殺死在南岸,8座辛辛苦苦搭建的浮橋最終被五溪飛軍人破壞。

此次夜戰,華軍傷亡精銳步兵一千多人,功虧一簣,被敵軍決死反擊打回了北岸,失去了最後一次突然渡河的機會。而南岸陳耳在傷亡步兵兩千人,騎兵三千多人後,終於用人海戰術把華軍趕回了北岸。

雖然傷亡巨大,但卻成功阻止了華軍渡河,仍然占據著地利上的優勢。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加強了所有河段的巡邏防守,堅決不給華軍一絲偷襲的機會。並且隻要發現華軍渡河,附近的部隊必須發起決死反擊,如有逃跑,定當稟報國王誅其三族。

二月份最後一天的偷渡,高順大軍除了馬忠這一個驚喜外,完完全全的敗在帕勞的小心謹慎下。本來,這些不能直接渡河的地方在三四天前都還是沒有這麼嚴密的部隊日夜巡邏的,也就是在帕勞的提醒下,陳耳才加強了這些地方的防守。

否則不等陳耳趕到,華夏軍隊恐怕已經超過一萬人渡過了大河。一萬人的軍隊,放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被輕易消滅,那背後保護圈中的華軍工兵就能搭建更多的浮橋,也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增援南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不過,事實已經注定,不能成功渡河也沒什麼,早在吉盧森以北草原上開會討論的時候,大家就知道不可能輕易的攻破陳耳的南岸防線,也就沒有太大的失望。

現在的任務就是在其他地方製造更多搭浮橋過河的假象,讓陳耳把西川各地的士兵都調到河邊來防守,連東麵比薩克山上的巡邏部隊也收縮回來,給關羽製造空隙。如能讓關羽部偷襲敵軍後背成功,那要攻破陳耳的防線也就容易了。

陳耳心有餘悸地看著掉在河中隨河水起起伏伏的8道浮橋,暗道要不是前幾天聽了帕勞的建議加強了這邊的巡邏防守,恐怕還不等自己趕到,華軍已經渡河上萬人了。

當然,自己當機立斷,命令騎兵不顧傷亡地發起決死衝鋒,也是成功打退華軍渡河作戰的關鍵。這華夏人的作戰技術簡直是聞所未聞,連帕勞都不知道華軍部隊還會有搭浮橋這一招,看來我們確實是落後中華帝國許多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