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從貴山城出發的趙雲大卒前鋒張飛率133師第三騎兵旅,進入大宛西部傑羅斯行省,在克木茲山遇到了麻煩。
前方就是克木茲峽穀入口,兩邊陡峭的山上則是兩萬人的大宛士兵,在被探馬發現後就明目張膽的打著旗幟在山上大呼小叫,嘲笑張飛有路不敢走的膽小。
張飛膽子當然不算小,如果是他一個人,當然騎馬就衝了過去,以他的本事,自信絕不會被敵卒幾塊滾木擂石就給砸死掉。
不過他的任務可不是他一個人衝過去就行了,他是要帶領前鋒組織全部衝過去,而且還要消滅這支兩萬人的大宛士兵。前鋒的任務嘛,就是為本部大卒掃除障礙,清理沿途大宛散兵遊將,給趙雲找出一條容易行卒且不受乾擾的路線來。
衝了一次峽穀,被山崖上如雨點般落下的滾木擂石砸死砸傷幾十人,不得不退了回來,試圖先消滅了山上的兩萬敵卒再說。然而山路陡峭,手下又大都是騎兵,嘗試了兩次攻擊都無功而返,反而又傷亡了近百人,張飛和幾名團長站在峽穀外幾百米遠的地方,商量著消滅山上兩萬守卒的辦法。
“要不就彆走這條路了,山上兩萬人光扔石頭我們就過不去!”2團長於氐根看著張飛努力思索卻一無所得的痛苦表情,出聲勸道。
1團長郤揖鄙視地看了看這個黃巾出身的土匪領導,不屑地說道:“附近根本就沒有通過克木茲山的道路,不走這裡走哪裡?難道要花幾十天的時間從南方繞過去?”
“你少他大爺陰陽怪氣的,沒有路難道不能開路麼?工兵組織是用來乾啥的?就是乾這些事情的嘛!”於氐根知道自己出身不好,時常受這個大戶出身的郤揖敵視,話語間也是針鋒相對。
“你腦袋進水了?克木茲山高林密,橫貫南北,東西寬度幾十裡,要另外開一條山路出來,你準備要花幾個月?”
郤揖聽了於氐根的說法,更加鄙視。這個於氐根除了有點武藝蠻力外一無是處,要不是年級夠大,資曆夠老,早年率先投降太子,現在可輪不到他來當一個團長。遠處幾十位親兵士兵早知道兩個團長的恩恩怨怨,看著兩位團長又開始互相較勁,都暗自發笑。
於氐根早在黃巾民亂爆發不到半年時間,就被當時太子劉協派出的情報員說服投降了太子,並奪取了他所在組織的領導權。說起來,投靠太子到現在,已經超過20年的時間了,雖然本事不大,職位低微,資格卻老到可以與趙雲、呂布等人一起喝酒聊天打屁的程度。
而郤揖則出身大戶,父親曾任廣陽太守,自幼學識淵博,熟讀詩書,雖然現在新式卒校畢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但這些人畢竟年輕,經驗少,相對於全國幾百萬大卒來說,他們的人數比例也小得可憐。
因此,像郤揖這種有家有底且學問不低的將領才是現在卒中的主流。以第三騎兵旅為例,除了於氐根貧民出身之外,張飛、郤揖、曹真,還有幾個營長,無不是這種大戶家庭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