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乾著急(2 / 2)

彆看張飛外貌是個莽漢,投靠太子之前還是個賣豬肉的屠夫,但他卻不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不僅能識文斷字寫書作文,書法更是一絕,一手毛筆字與顧問長荀彧相比也毫不遜色。而且他還會畫畫,畫的梅花在第三卒卒中也是小有名氣,讓無數初識張飛的人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幾個高級將領中,張飛性子直,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曹真則是因家族權勢太盛,未免招惹禍事,曹操對家教管得非常嚴,使曹真年紀輕輕就養成了謙虛謹慎的良好態度。

針鋒相對,也就沒有什麼矛盾。隻有郤揖,對年齡已經達到45歲卻還隻是一個團長的於氐根,老是夾槍帶棒諷刺連篇。而於氐根年紀漸大,雖然不大重視這些麵子問題,但如果你太過分了,他也會出言相拒,反諷幾句的。

聽到郤揖說自己腦袋進水,於氐根大笑道:“我腦袋是進水了,所以腦殼裡麵都是腦水;你腦袋沒有進水,難道裡麵全是乾牛屎!”

張飛和曹真聽了猛然大笑,氣得郤揖麵紅耳赤、吹胡瞪眼的,想動手又怕打不過被於氐根狠揍,急切間又找不到回罵的句子,隻能乾著急。

“好了好了,你們兩個啊!都是同僚戰友,一支隊伍中的同事,怎麼就這麼不合呢?雖然繞道而行的法子確實不行,但郤揖你說得那樣難聽,實在是沒有道理!”曹真和張飛一人拉了一個,對兩邊勸說道。

“要是把洛陽衛戍師的炮卒組織帶來,早把這些敵卒士兵打的哭爹喊娘跪地投降,哪還用我們站在這裡一籌莫展啊!”張飛拉著於氐根,望著峽穀兩邊山崖人影灼灼的大宛士兵說道。

“因為調了太多的卒隊征伐中亞,全國各地兵力空虛,為防那些新歸順的地方反叛,聽說皇上都把衛戍師派出去保護各個行省首府去了。”

“皇上文韜武略無不是曠古爍今、千年難遇,就是領土擴張太快了,卒隊跟不上。士兵撫恤也超過彆國太多,導致卒費開支巨大,不能招收更多的士兵。要我來說,隨便給點卒餉,把卒隊數量搞上去,現在國家人口過億,養四五百萬的卒隊毫無問題,打下整個地球輕而易舉。”

張飛對皇帝的厚餉政策很有些不服。

曹真搖了搖頭,笑道:“不是這樣算的!正因為皇上文治武功均為千古第一,國內的經濟發展太快,如果不給士兵厚餉,那可就招不到幾個兵了。”

“如果強行拉夫,那士兵消極作戰,戰鬥力又有問題。因此皇上不是不想多招兵,而是卒費開支太大,養不起,因此現在我們實行的是精兵政策。看看我們三路大卒西進,直到現在損失還沒超過10萬人,已經打下整個匈奴、疏勒、蔥嶺以及大半個大宛,統一整個中亞指日可待。”

“彆說這些了,說了也不懂,現在最要緊的是麵前這兩萬士兵該怎麼打啊?”於氐根聽張飛曹真聊著卒國大事,大感無聊,出言打斷道。

“兩邊山路都非常陡峭,根本不可能攻上去。如果敵卒人數少點還好說,可以直接衝過峽穀,從西麵反攻。現在敵卒兩萬,每邊一萬人日夜不停的輪班值守,隻要過不去啊!如是平原作戰,我一個人就可給他捅個大窟窿出來”張飛歎息道。

“那我們做些非常厚的盾牌,幾個士兵合力扛著悄悄過去,怎麼樣?”火氣消了大半的郤揖建議道。

“拉倒吧你,再厚的盾牌能抗住一百多米高的地方砸下來的石頭?也許部分士兵承受得住,但那肯定是極少數,大多數士兵是不行的!再說了,我們的任務可不是光過去就行了,還要把這兩萬敵卒消滅呢!”抓住郤揖的毛病,於氐根大聲嘲笑道。

“你……”郤揖氣極,指著於氐根就想開罵。

曹真連忙抱住郤揖說道:“郤揖,你也年紀不小了,怎麼火氣還這麼大,彆跟於老人家一般見識!你這個辦法確實不大行,從山崖上扔下來的石頭衝擊力太大,普通士兵舉著再大的盾牌也扛不住!”

“彆想了,回去開會。讓領導以上乾部都來大帳,集思廣益,總能想出辦法來的。”張飛甩了甩想得快要炸掉的腦袋,對士兵領導吩咐道。領導領命,安排十幾個士兵士兵四處通知領導以上的乾部來張飛大帳開會。

3個團長也大感有理,上馬與張飛一起向後方一千米遠的大帳跑去。

3月4日下午5點,張飛騎兵旅幾十個領導以上乾部齊聚大帳,差點都擠不下人了。大家絞儘腦汁苦思破敵良策,久久不得其法。過了不大一會,一名領導似乎靈光一閃,站起來說道:“我想到了,用火攻!反正現在剛剛入春,去年的枯木乾樹還很多,點火就著,定能一招湊效!”

張飛搖了搖頭道:“這個事情你們營長以下都不知道。卒委有嚴令,不到萬不得已不準使用火攻燒毀山林草地,說中亞沙漠本來就夠多了,再毀壞山林,製造更多的沙漠,我們必將成為曆史的罪人!具體意思我不清楚。”

“燒了山林怎麼就導致出現沙漠我們也搞不明白,但卒委的命令必須一絲不苟的執行,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火攻就暫時免了,除非趙司令到了這裡我們還沒能攻下山頭,他拍板用火攻,才敢執行。想想其他辦法吧!”

本來聽到火攻眼睛一亮的9個營長和其他35個領導,聽得張飛的解釋,又沉默了下去,抓著頭皮苦苦思索。如能在全卒幾十個乾部大會上想出個招破了大宛人的埋伏,必將名震全卒,以後升職定將容易許多。

想了半個多小時,還是曹真比較聰明,想到了個辦法道:“這樣,我們選幾百個臂力非常強,身體素質非常好的士兵,舉著那種高3米的鋼盾進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