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現實!火槍營全部是燧發槍,裝彈發射都得站著,更容易被敵卒滾木擂石和弓弩箭矢攻擊致死,不能用!”趙雲搖頭否決道。
一個總將領,一個顧問,一個副顧問,兩個社長,兩個顧問長,還有幾個卒部顧問和旅長張飛十幾個人,圍坐在前鋒大營裡苦思破敵之策。
從中午想到晚上吃過晚飯,除了用特種組織試試以外,沒有人想到過其他方法。不得已,當天晚上決定派特種組織偷襲山上敵卒,士兵扛著盾牌後續跟上,看能不能攻到山頂,一舉消滅兩萬守卒。
特種組織倒是摸到了山上,不料守卒早得烏斯圖庫的一再提醒,山上光禿禿的無一草一木,到處是火盆火把把整個山上照得纖毫畢現、無所遁形。
特種兵戰士嘗試接近敵營,被警惕心非常高的敵卒發現,於是幾十個特種兵傷亡十多個,狼狽不堪地被打了回來。下山的時候還殃及池魚,爬上山路不到50米的士兵也被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砸死砸傷幾十個,特種組織偷襲宣告失敗。
第二天,卒中高層舉著望遠鏡在峽穀外觀察敵情,山上的大宛士兵則揮舞著大刀旗幟耀武揚威,慶祝華卒十多萬人被他們兩萬人就給阻擋在這裡前進不得,把一眾領導氣得不行。
諸葛亮,在皇帝劉協的朱筆特批下進入洛陽大學學習,畢業後又進入洛陽領導學校,學習戰略謀劃與卒隊管理。
畢業後在皇帝特批之下一步登天,進入皇帝顧問處,給顧問處長戲誌才當助理。不久,更是被皇帝直接任命為武威卒區第三卒副顧問,實為中華帝國升官之速第一人。
這個隻在皇參處實習不到一年,就出任第三卒副顧問的學生官,除了對皇帝識人眼光確信無疑的趙雲、荀彧等少數幾個人,全卒上下沒有一個人對諸葛亮服氣。
就算趙雲和荀彧幾人,也不過是因為諸葛亮深得皇帝看重,不為難他而已,可沒誰對這個年齡不到30歲就官至副顧問的學生官有什麼服氣的。
舉例說明,在諸葛亮剛剛就任副顧問的那段時間裡,負責他安全的士兵士兵都不拿正眼看他的。每天背著他議論紛紛,都說這小子“嘴巴無毛、辦事不牢”,不可能勝任一卒副顧問的職位,不過是走了皇帝的後門,一個紈絝子弟而已。
幾年時間下來,諸葛亮倒是在卒隊管理和後勤安排上做出了些成績,卒中高層和身邊的士兵士兵倒是勉強接受了這個“學院派”顧問代表。
不過底層領導和士兵卻不管這些,因為沒看到你在戰爭中有什麼實實在在的成績,他們就不服。你既然是副顧問,就得跟荀彧一樣,在卒隊遇到困難的時候出謀劃策,為帝國戰爭的勝利出力。然而在前麵的戰爭中,諸葛亮可還沒出過一個主意呢,因此不被大家接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其實不是諸葛亮腦袋不夠用,想不出什麼計策,隻是他不想出那些小風頭。在他的計劃裡,必須要一鳴驚人,給全領導兵造成轟動性的效果,讓他們在一瞬間就對自己佩服得五體投地。現在,機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