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彝殷是夏州人,原本姓拓跋氏。
在唐朝貞觀初年,有個叫拓跋赤辭的人歸順了唐朝,唐太宗賜給他姓李,並設置靜邊等州來安置他們。
後來在夏州分開居住的這一支被稱為平夏部。
唐朝末年,拓跋思恭鎮守夏州,統轄銀、夏、綏、宥、靜這五個州的地域,因為討伐黃巢立下功勞,又被賜予李姓。
廣順元年(951年),後周滅後漢,周太祖郭威為了拉攏拓跋李氏,詔封李彝殷為隴西郡王,但是李彝殷並未接受冊封,而是選擇遣使歸附北漢。
此時,李彝殷正與家中妻女用餐,大快朵頤,好不快活。
大堂四周懸掛著精美的綢緞帷幕,地上鋪著厚實柔軟的羊毛地毯。
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品,有香氣撲鼻的烤全羊,外皮金黃酥脆,內裡鮮嫩多汁;有熱氣騰騰的燉牛肉,湯汁濃稠,牛肉塊碩大飽滿;還有色彩鮮豔的水果拚盤,晶瑩剔透的葡萄、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令人垂涎欲滴。
李彝殷的妻子微微蹙著眉頭,臉上帶著一絲憂慮,她輕輕放下手中的筷子,說道:“夫君,您為何拒絕了大周的封賞?”
李彝殷夾了一塊烤羊肉放進嘴裡,慢慢咀嚼著,而後說道:“夫人,那大周如今局勢未明,我怎能輕易歸附。北漢雖弱,卻許我諸多好處,且待我觀望觀望。”
女兒眨巴著眼睛,不解地問道:“父親,那若是北漢也靠不住呢?”
李彝殷摸了摸女兒的頭,說道:“莫擔憂,為父自有分寸。”
這時,謀士匆匆進來,神色凝重,拱手說道:“大人,北漢使者求見,說是有要事相商。”
李彝殷放下筷子,說道:“讓他進來。”
北漢使者走進來,恭敬地行禮道:“李大人,此次前來,乃是為借糧之事。北漢如今戰事緊急,糧草匱乏,還望大人能施以援手。”
李彝殷微微眯起眼睛,說道:“借糧?此事重大,我需考慮一番。”
使者急切地說道:“大人,北漢危在旦夕,若不能及時借到糧草,恐怕……”
李彝殷打斷他的話,說道:“莫要多言,我自會權衡。”
使者無奈,隻好說道:“那小人先告退,還望大人早做決定。”
李彝殷揮揮手,使者退了出去。
妻子擔憂地說道:“夫君,這可如何是好?借與不借都得罪人呐。”
李彝殷沉默片刻,說道:“容我想想。”
過了一會兒,李彝殷看向妻子和女兒,說道:“夫人,女兒,你們有所不知,如今這……,局勢混亂不堪。各方勢力爭鬥不休,定難軍雖有一定實力,卻也如履薄冰。”
女兒好奇地問道:“父親,那咱們定難軍有啥難處呀?”
李彝殷歎口氣道:“如今周邊強鄰環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萬劫不複之地。而且兵馬糧草供應也是大問題,若不謹慎行事,恐怕難以自保。”
妻子憂心忡忡地說:“夫君,那咱們可怎麼辦?聽說咱們還是隴西李家的暗支,這身份可不好暴露啊。”
李彝殷壓低聲音說道:“此事切不可聲張,若被他人知曉,定會引來大禍。”
這時,謀士再次進來,說道:“大人,外麵有人求見,自稱知曉隴西李家之事。”
李彝殷神色一緊,說道:“快請進來。”
隻見那神秘人身著黑袍,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隻露出一雙銳利的眼睛,眼神中透著神秘和警惕。
他的臉龐被陰影遮住大半,讓人難以看清全貌。
走進大堂後,他左右張望,神色略顯緊張。
神秘人進來後,環顧四周,小聲說道:“李大人,我帶來了隴西李家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