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並沒有撤銷天子任命的伊州守將陳雲德,如今名義上的伊州守將是陳雲德,隻是大部分的事宜由塞人做主。”
高昌回鶻的建立者,漢名叫做仆固俊,出身回鶻外姓的鐵勒人部落下的仆固部,算不上真正的回鶻人。
如今他的後裔卻成為西域回鶻的真正主宰者,不受甘州回鶻、歸義軍的控製,為了商業利益經常通過回紇路去長安和晉陽朝貢。
為什麼回鶻人如今充斥在河西、西域各地呢?這就要從安史之亂說起了。
安史之亂以後,吐蕃在大唐西部擴張勢力,之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已經成為了莫賀延磧之外的孤軍了。
而回紇名義上為了幫助唐防衛安西、北庭二都護府,實際上卻控製了兩地。
在此期間,回紇將勢力擴展到金山一帶,控製了“與北庭相依”的沙陀部以及在北庭西北(也就是外伊犁地區)遊牧的葛祿部(即葛邏祿)和白服突厥,以上諸部逐漸淪為回紇的“附庸”,受回鶻所製約。
然後,回紇在此這些地方大肆行抄掠奪、征求無厭,凡服用食物所資、必強取之,由此導致了葛邏祿、突厥、鐵勒和塞人諸部的反叛,吐蕃又趁機奪取北庭了。
此後,回紇與吐蕃為了爭奪天山南北,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戰爭。
此後,回鶻汗國一度強盛,回鶻向南攻破北庭和龜茲的吐蕃人,向北征服了葛邏祿人,兵力直至蔥嶺以西。
然後回鶻人的好景不長,830年開始,大漠草原上連年遭受可怕的天災,饑餓、瘟疫,接著又是又大雪,牛羊、馬成片成片的死亡,人也成片成片的死亡,可汗的斡耳朵首都變成了廢墟,屍體鋪滿了道路。
在開成5年(840年),回鶻將軍句錄末賀召來劍河的黠戛斯人十萬騎,攻破了回鶻人的牙帳——哈拉巴勒嘎斯(黑虎)。
黠戛斯人展開了,對回鶻人的大肆燒殺搶掠,直至可汗斡耳朵直接被燒蕩殆儘。
就此回鶻在大漠草原建立的國家被黠戛斯人推翻了。
而國破之後,回鶻諸部沿著回紇路,四處逃散,在首領馺職、龐特勤率領下,開始了曆史性的大遷徙。
對於漠北的遊牧民來說,當時從漠北西遷最便利的道路是所謂的“回紇路”,其路線大致可分成兩段,即回紇牙帳至北庭和由回紇牙帳至長安。
其中,回紇牙帳至北庭,是歐亞草原之路的一段,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來往於蒙古草原和歐亞草原的通道,回鶻汗國滅亡之後,回鶻及其下屬遊牧部落,沿此路通往北庭是最為方便的。
蜂擁而至的大批遊牧民給北庭及周圍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加之,黠戛斯軍尾追而至。
回鶻人與黠戛斯人在北庭對峙一段時間之後,一部分回鶻人在龐特勤的率領之下離開北庭,繼續遷徙。
在會昌3年(843年)龐特勤在焉耆創建了安西回鶻,但北庭留下了未遷徙的一些回鶻部落。
也就是說,龐特勤率領的回鶻部落西遷到北庭及西北的葛邏祿一帶之後,又再次分裂了。
龐特勤遷徙到焉耆城,稱葉護。並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向西征服了七河流域的葛邏祿人和從大漠來此的回鶻部落,以及西域各個城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之後就自稱阿斯蘭可汗,因此,眾多的回鶻人與當地的部落,組成的聯盟,就被稱為阿斯蘭(意為“獅子”)回鶻,其實它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稱——喀喇汗國。
之後,龐特勤在名義上成為整個天山回鶻的可汗,並在北庭和高昌駐有代官(牧首、總督)以統治各該地區。
大中11年(857年),唐朝派遣使臣,準備冊拜龐特勤為“九姓回鶻溫祿登裡羅汩沒密施合俱錄懷建可汗。”
但是,冊封並不順利,在中途朝廷的使者就被叛亂的回鶻人阻撓,未能到達目的地,就返回朝中。
以後,龐特勤這位未受正式冊封的九姓回鶻可汗,率領一些部眾離開了安西,遷徙到碎葉河和熱海附近的八剌沙袞。
在那裡建立了阿斯蘭國的牙帳,統治著伊犁河、楚河等河流密布的七河流域地區的葛邏祿人和九姓回鶻人(九姓鐵勒、或烏古斯)。
如今他的後裔們以黑汗或喀喇汗王朝統治者自居,此時的可汗就是他的幼子,被稱為博格達汗的奧古爾恰克。
說的是喀喇汗的起源,可是統治高昌的回鶻人從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