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金山腳下(2 / 2)

而後,他立即召集麾下的軍將們,商討應對之策。

最後,他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精騎和三千人的吐火羅和塞人組成的步兵,親自率領八個千戶長,向伊州進發。

他決心讓張承奉的兒子,為侵犯大回鶻國付出代價,以維護對伊州領土的收複和控製,阻止從東邊大漠而來的野蠻部落西遷。

而此時,一個南邊來的部落,擊敗了伊州回鶻人的消息,被一些靠近伊州的漠北部落的探子所知曉,他們馬不停蹄的回到部落所在地,向其首領彙報了這個信息。

—————————————

次日清晨,陽光靜靜地灑在金漢部整裝待發的營地內。

昨夜,近衛團長兼聖武士的科紮率領三個營的兵力,向著金山方向疾馳而去。他們是金漢部北遷金山的斥候,負責為部眾探查前方情況。

營地中,部民們早已整裝好氈帳和物資,默默等待首領的命令。近衛武士們全副武裝,端坐於馬上,牽著另外兩匹馬,靜候首領的指示。

張晟躍上戰馬,麵朝北方,奮力揮舞手中的馬槊,身旁的近衛也揮動著手中的藍底鷹旗和聖旗,一同指向北方。

金漢部在折羅漫山休整兩日,旋即再度啟程,此番他們的目的地乃是漠北!

張西豹與博涅克各率兩個營的兵力,朝大部隊的左右兩翼疾馳而去,他們將在遷徙途中充任大部隊的左右護衛及斥候。

張晟則率領三個近衛營和十一個營的奴兵,引領著金漢部的大部隊朝北行進。

而後,在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即狗年八月初三,張晟親率四萬餘金漢民眾,浩浩蕩蕩向金山和漠北進發。

此去金山八百裡,每日行軍不輟,騎馬、駝可前行六十裡。

相較於純粹的沙漠地帶,從青山戈壁一直延伸到西南金山戈壁,有大量源自金山的冰雪融水,沿著水畔是鬱鬱蔥蔥的牧草。

這為金漢部北上漠北的遷徙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條件,故而還算順利,四周有一些散居遊牧的小部落,見此龐大的遷徙隊伍,有的來找張晟請求歸附。

有的則欲暗中偷襲遷徙中的金漢部,卻成了近衛們的刀下之鬼。

大漠南北的勢力,便是通過這些通道,往返於漠南漠北和西域之間。

這亦是草原勢力時常深入西域和中原搶掠,構成壓力的主要緣由。

行進十餘日的金漢部,早已離西域的折羅漫山七百餘裡了,現今他們已然臨近金山了。

金漢人並不知曉,他們即將麵臨的是何種挑戰。

然而,若張晟此時能從蒼穹俯瞰大漠南北的話,便會看到漠北高原東自大鮮卑山、西至金山山脈,這兩座巍峨山脈將鬆遼平原、漠北高原和西域地區,赫然分隔開來。

而在漠北高原內部尚有兩條小型山脈,即勒石燕然的燕然山(杭愛山)和封狼居胥的狼居胥山(肯特山)。

位於中心地帶的色楞格河草原,向來都是漠北的核心,匈奴的龍城、突厥和回鶻的牙帳皆立於此。

現今占據此地的乃是為數眾多的遊牧韃靼部落,未來此處將有韃靼人的後裔掀起一場血雨腥風的征服。

此乃漠北之狀況。

而在漠北之西,有西北東南走向的金山山脈,綿延五千餘裡。

在金山東側,是唐努山與燕然山,此兩山與金山合圍出的,乃是巨大的大湖盆地與戈壁湖穀。

在盆地周邊、金山上下以及燕然山中,遊牧著眾多黠戛斯、回鶻、韃靼和兀良孩、不裡牙惕部落,他們都是回鶻人逃亡後,從北邊、東邊遷徙而來的。

他們皆名義上臣服於名為骨咄錄.亞爾哈卡斯的黠戛斯可汗,然此僅為名義上的臣服,甚多黠戛斯部落,已不再聽從其管束與號令。

落後的生產方式,導致落後的組織製度,接受先進製度的人,不想在古老的舊製度下以舊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

黠戛斯人的先輩征服了回鶻人,卻因自身文化水平落後,且統治著大量回鶻部落,深受其影響,逐漸開始與回鶻人融合。

他們放棄了原本在劍河森林中的漁獵生活,轉而過上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方式,許多部落開始自稱乃曼人。

在未來,遊牧於大湖盆地和金山的乃曼部落,因與高昌回鶻人的長期接觸,其上層逐漸開始使用回鶻人轉寫的粟特字母而創造的回鶻文,並受西域景教的傳教而皈依景教。

此皆後話。

八月十五,中秋之日,自漠北而來的冷風,令張晟略感緊張,他未曾想到,自折羅漫山而來時,天氣尚十分熾熱,此刻卻感覺,仿若寒冷冬日即將降臨。

戈壁金山腳下、金漢人的某處營地,主祭們帶領著各營部民,跪在聖旗前,禱告完畢後!

部民們手捧首領恩賜的饢餅,共度中秋之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