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招待這些部族,宮裡和禁軍都往千雅園增派了不少人手。”
“這半個月來,皇上屢屢設宴款待,為此還把千雅園的兩處宴客宮殿重新修繕了一番。”
“離新年宮宴也就半個月了,皇上說這次的宮宴務必要規模宏大,要聞所未聞,要讓這些部族對朝廷心懷敬畏、感恩……”
屋子裡隻有端木憲一人的聲音回響在空氣中,端木珩全神貫注地聆聽著,端木緋則一心兩用地管著茶水。
“哎。等年後那些部族回去的時候,怕是還有一波……”
端木憲說著又長歎了口氣,越說越愁。
他可以確定等這些部族離京時,以皇帝的習慣,肯定要大肆賞賜一番。
南境未平,大盛與南懷的這場仗也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國庫裡的銀子源源不斷地填進去;還有,戰亂的流民逃亡周邊幾州,也需要安置,方才能安定人心,安穩局勢;再加上最近連續大雪,導致雪災,不僅是京城、京郊一帶有不少百姓受害,這幾天冀州、遼州也陸續上報了些災情,但是端木憲可以判斷,遭受雪災之害的肯定不止這兩州,接下來的救災任重而道遠。
總之一句話,銀子不夠用啊。
這一個月來,端木憲愁得白頭發都長出來好幾根,成天眉心緊鎖。
“祖父喝茶。”
端木緋很乖巧地親自給端木憲斟茶,還殷勤地把茶奉到到他跟前,讓端木憲甚是受用,覺得自家的四丫頭真是越來越乖,越來越懂事了。
端木緋乖巧地又給身旁的端木珩也奉了一杯茶,“大哥哥喝茶。”
端木珩接過茶盅,慢慢地用茶蓋撫去茶湯上的茶葉,心裡卻是想著:四妹妹要是去閨學上課也有這麼積極就好了。
端木緋被他看得頭皮發麻,默默地移開目光,手腳麻利地給自己也沏了茶。
嘩嘩的斟茶聲回蕩在寂靜的屋子裡。
端木珩淺啜了口茶,放下手裡的茶盅,目光在那碧綠的茶湯裡沉沉浮浮的茶葉上停留了一瞬,似有感慨地說道:“書本上是朗朗乾坤,讚宣隆盛世,看似繁花似錦,卻是岌岌可危。”
端木珩一本正經地看著端木憲,神色凝重。
這些日子來,他跟著端木憲每天都聽些朝堂政事,再與平日在國子監之耳聞相比較,這才漸漸感覺到自己以前真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端木憲捋著胡須,看著長孫的眼中還頗為滿意。孺子可教也。長孫雖然不如四丫頭驚才絕豔,但是隻需稍稍一點撥,便能開竅,已經很不錯了。
端木緋滿足地抿了一口自己剛泡好的茶,嘴角彎彎。
她放下茶盅後,笑眯眯地提議道:“祖父,最近理藩院是不是人手緊張,不如讓大哥哥去理藩院見習幾日吧?”
端木憲動了動眉梢,那雙精明的眼眸亮了一亮,也有幾分心動。
四丫頭這個主意很是不錯,不過,朝堂上下這麼多眼睛瞧著……
“若隻是讓你大哥哥一個人去,未免太過招眼啊……”端木憲右手握成了拳頭,在案上隨意地敲了兩下。
端木緋笑得更甜美了,她早就想到了這點,立刻就輕描淡寫地說道:“祖父,那就讓國子監的學生去幫忙吧?”
她可愛地眨了眨眼,“又給那些家境貧寒的學子賺些束脩,豈非一舉兩得?”
可不就是一舉兩得。端木憲的眼眸更亮了,撫掌道:“這個主意不錯。”
如此,不僅可以光明正大地讓長孫去理藩院開開眼界,也可以讓自己這首輔在學子中留下賢名。
果然還是自家的四丫頭最聰慧!
“珩哥兒,你覺得怎麼樣?”端木憲的目光從端木緋又看向了端木珩,問道。
端木珩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對著端木憲作揖道:“孫兒求之不得。”
端木憲看著長孫那嚴正的麵龐,心裡好一陣感歎:珩哥兒啊,太過剛直,也是該讓他看看官場百態了,免得如同那暖房裡的嬌花,受不得一點風雨。
至剛易折,上善若水。
端木憲打定了主意後,說乾就乾,次日就上了一道折子,這件事並未在朝堂掀起太大波瀾,皇帝也覺得這主意不錯,立刻就準了。
等消息傳到國子監時,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子監裡一眾學子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沒到半日,學子們就分成了三派。
國子監的監生也並非全都願意去理藩院幫忙的,有些官宦世家子弟覺得去理藩院招呼那些部族實在是自降身份丟人得很;
也有的學生覺得與其為了這些事分心,不如把心思和時間花在讀書上,早日考上功名才是正經事。
反正一切自覺自願。
國子監直接在大門後擺了一張書桌,鋪了紙,設了筆墨,想去的人就自己在紙上留下名字。
端、木、珩。
狼毫筆不緊不慢地在一張絹紙上留下了三個字,標準的柳體勻衡瘦硬,骨力遒勁,嚴謹得就像端木珩這個人一樣。
端木珩寫好名字後,就隨後把狼毫筆放在了筆擱上,然後退開。
後方一個灰衣學子立刻就迫不及待地走到了書桌前,提筆也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身上的灰色直裰洗得微微發白,顯然是家境貧寒。
書桌的四周圍了二三十個學子,他們一個個都是看著書桌的方向,交頭接耳,有的人似有遲疑之色,有的人迫不及待,有的人不以為然……
“端木兄,”一個青衣學子走過來,拍了拍了端木珩的肩膀,不解地說道,“我記得你說你明年就要下場鄉試了吧,也就剩大半年了……”
“是啊是啊。”另一個藍衣學子連聲附和道,“端木兄,你彆怪小弟多言。科舉為重啊。去理藩院說得好聽是幫忙,但其實不過是擔著區區小吏的活罷了。”他說得含蓄,心裡是覺得端木珩如此怕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其他三四位公子也是心有同感,頻頻點頭。
這時,著一襲藍色錦袍的陶子懷快步穿過一條遊廊,朝大門口的方向走來,他本來打算直接出門,卻看到了端木珩,不由駐足,目光幽深地看著不遠處的端木珩。
對於端木家的人,陶子懷的感覺非常複雜。
他認同端木珩的才學,在這國子監中怕是也唯有端木珩可以與自己一較高下,爭那來年的解元之位。
還有,端木珩的那個堂妹也確實是個有才之人,可惜有才無品……
那位端木四姑娘明明得了詠絮帖,卻不願意去女學,還害得自己的妹妹入不了學。歸根究底,也不過是因為端木家是首輔家罷了。
首輔家,對了!陶子懷忽然心念一動,視線又朝書桌上的那張絹紙看去。
說來這次去理藩院幫忙的事來得突然,旨意一下,端木珩就立刻報了名,難道其中有什麼隱情?
端木珩是端木家的長孫,年紀輕輕就考中了秀才,可以想象端木珩遲早會踏入官場。照理說,他不必這時候去理藩院做事……除非,是端木憲在利用首輔之便特意為了端木珩的將來鋪路?
陶子懷眯了眯眼,目光微凝,就聽前方傳來端木珩一板一眼的聲音:“多謝王兄、程兄關懷。祖父近日給我新請了位先生,不怕耽誤功課。幾位兄台若是打算同往,也要好生斟酌,也免得顧此失彼。”
其他幾位學子聽著或是不置可否,或是意有所動,也許去曆練一下也不錯。
“端木兄說得是,”那青衣學子點頭道,“這事我還是今日回家與父親商議一下,再做決定。”
說話間,端木珩與幾個相熟的同窗一邊說,一邊朝大門方向走去,他們的聲音很快就被周圍的寒風吹散。
這個端木珩裝模作樣!陶子懷看著端木珩漸行漸遠的背影,目露嘲諷之色。
周圍的其他學子討論得越來越熱烈,說到理藩院,他們就難免提及那些進京朝賀的部族,提起即將來臨的宮宴將會是如何的空前絕後……
陶子懷繼續往前走著,紛亂的眼神漸漸安定下來,心如明鏡。
是了,這次各族來京朝賀,皇帝對這件事也頗為重視,若是端木珩在理藩院表現出色,就有機會在皇帝跟前露臉,那麼等將來考中進士,踏上仕途,必定大為有益。
想到這裡,陶子懷眸放異彩,也朝那張書桌走了過去,跟在一個褐衣學子身後,也提筆留下了名字。
周圍的其他監生沒想到竟然連一向以學位為重的陶子懷都報名了,不由麵露訝然,更多的學子意有所動,交頭接耳地私語起來。
陶子懷沒在意其他人怎麼想,他寫好名字後,就急匆匆地離開了國子監,隻留下眾人或揣測或深思或質疑的目光望著他離去的背影。
出了國子監後,陶子懷接過小廝牽來的馬,立刻就翻身上馬,馬鞭一甩,就策馬朝端木珩那邊追去。
潔白的雪花還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如同無數梨花的花瓣飄飄蕩蕩地從空中落了下來,天氣寒冷依舊,不過,今天的雪比前幾日小了不少,街道上出行的百姓也多了一些,一個個都縮著脖子,頂著寒風前行。
“得得得……”
“端木兄且留步!”陶子懷策馬追上了端木珩,與他並行。
端木珩便拉了拉馬繩,緩下了馬速,對著陶子懷抱了抱拳,道:“不知陶兄有何指教?”
陶子懷也緩下了馬速,趨勢馬兒悠然地往前踱著步子,笑道:“是我要請端木兄指教才是。”頓了一下後,陶子懷方才道,“我也報了名,打算這次去理藩院‘曆練曆練’。”
他故意在“曆練”二字上加重音量,語氣意味深長,又隱約透著一抹挑釁。
“陶兄,那就彼此勉力了。”端木珩禮貌地微微一笑,神情豁達明朗。
他知道這是祖父和四妹妹給他籌謀到的曆練的機會,不能浪費了。
祖父說了,他今年也才十六歲,無論來年的鄉試有沒有考中舉人都不要緊,他還年輕,但是這次的機會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這個的機會不但是給自己一個人的,也是給國子監所有的監生們的,所以,陶子懷是否報名,端木珩都不在意。
然而,端木珩的笑看在陶子懷眼裡卻是強顏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