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送禮、回報(1 / 2)

離開海嘯侵蝕過的海岸線,王望塵和廣曉龍淩空飛行,朝星留域外圍飛去。

廣曉龍撇了撇嘴,“到最後,你也沒告訴他們你為何要炸掉靈脈,一直在講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要我,你一開始就該明。就算你真的引起海嘯,他們知道你是為了他們好,也不會放在心上,而是會對你感恩戴德。為什麼要刻意引起他們的不滿,兜兜轉轉一大圈?”

“他們知道真相是遲早的事。我之前有過,有些東西需要提前了,才有意義。”王望塵沒有直接解釋這樣做的原因,“儘管我也不能保證,一切都能順著我的心意進行下去。”

人這種生物十分抗拒彆人邀功。

有人做了好事,又到處炫耀自己做了好事,在彆人看來,他多少有自賣自誇的嫌疑,想要依靠自己的這份功績得到點什麼。

隻有彆人講出他做了好事,他做的好事才會得到認可。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深藏在人類的演化之鄭

當一個人送出禮物時,他內心中或多或少渴望得到有形或無形的回報。當另外一個人回應了他的期待,對禮物作出反應之時,他們之間就建立了某種社會關係。

這種關係是人能夠形成社會的關鍵。

倘若一個人送出禮物,收到禮物的人無動於衷,沒有任何回報,心安理得地享受禮物,送禮物的人大概率不會一笑而過,而是會暴跳如雷。

完全無私的基因並不存在,或者,完全無私的基因注定會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鄭

生物就是渴求更多資源,當一個個體不計任何代價地將維持生命的東西分享給其他個體又不從其他個體那裡獲取什麼,它終將自取滅亡。

但如果一個個體拿出自己身上的某些東西是為了換得另外一樣有利於維持自己生存的東西,便會建立起合作。

人類的演化史其實就是一部合作史,多種細菌彼此聯合形成了真核生物,細胞彼此聯合相互供養進而形成分化成為動物,人類彼此聯合形成了現在的人類社會。

人類在逐漸的聯合之中形成了某種默契。

禮物和禮物之間常常是不對等的,但人類卻因為各自的需求,認為禮物是彼此對等的。彆人認為不重要的,在另外一個人看來或許就很重要。

人們對於這種“不平等”心照不宣,畢竟他們送出去的是自己的“多餘”。

如果這時候,人群之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拿著多餘的東西、想要換取彆人重要東西的個體,結果會如何?

同意交換的個體,因為被奪走了維持生命的重要之物,大概率會死無葬身之地。厭惡交出重要之物的個體,卻因此活了下來。

雖然現在還沒有十足的證據證明這個推論,但從演化邏輯上得通。

從這一點,還可以衍生出為什麼有人會在彆人講述某饒事跡之後,對那人進行誇讚,認可他的行為。

王望塵深諳這一點,所以才沒有給自己“邀功”,而是懷著誠懇的態度請求“合作”。

正是因為如此,剛才王望塵才會在許諾幫助之後,要求韓存他們給予他回報。

人類刻在基因裡的就是,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