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為什麼前櫃是藥鋪最緊要的部門嗎?因為甭管鋪子遴選藥材多麼苛刻,甭管鬥房炮製飲片多麼精細,也甭管大夫開的方子多麼精妙,但凡我們這兒出半點毛病,前麵全白搭。”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愈於此。我們抓藥工守的是最後一道關,這世上再沒有比救人性命更攢德行的了!”
“瞧見沒,這塊壓方子的木條叫箋方,是說書人嘴裡‘十三木歸源’中的第九塊,名字叫‘審慎’,這兩個字就是抓藥工所有工序永恒的行為準則。”
“我記下了,先生!”宋謙認真回答。
吳相如露出了微笑。
-----------------
在鶴年堂學徒的日子過得非常充實,很累,但不苦。在解放前這個遍地餓殍的時代,鶴年堂管吃管住,頓頓吃細糧。十天吃頓犒勞,每人半斤肉。
鶴年堂的學徒不用乾雜活,掃地擦桌打掃衛生有專門的清潔人員乾,做飯也有廚師,學徒就讀書和學炮製兩件事。
鶴年堂是把不允許打學徒寫在店規裡麵的,誰打學徒就開除誰。
舊社會是最不把學徒當人的,靴、帽、茶、藥四個行當的學徒是最苦的,進門都得乾各種雜活,伺候老師傅,伺候掌櫃,伺候太太。
累的跟孫子似的,把人家伺候的舒舒服服了,還得看人家心情,才能教你一點手藝。
學徒進鋪子,都得簽合同,裡麵有一條就是“生死不論,概不追究”。所以鶴年堂在行內確實獨樹一幟,鶴年堂的學徒也行內被稱為“學徒大爺”。
宋謙除了在前櫃學習調劑,也在後廠學炮製,篩、簸、揚、拿也都弄得有模有樣了,蒸、炒、炙、煆,也會一些了,他對中藥的理解更深刻了。
雖然沒去治病,但宋謙知道現在讓他開方子,飲片用量他會開的更精準,對療效的預估也會更準確。
他的醫術也進步了,這就是醫藥圓融的好處。就像他師父臨終說的那樣,“醫藥圓融,方為正途”。
宋謙對飲片的真偽優劣也有一些認識了,要是當初他能有這些本事,在製藥廠參觀的時候,就不會眼睜睜看著假製飲片從眼前經過。彆說師父鬱鬱而終,宋謙都難以原諒自己。
雷林語去丸藥房打下手了,他還是每天嘻嘻哈哈,全然不知命運的齒輪也在朝他轉動,這個世界誰都是主角,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盧掌櫃還是很喜歡做私塾先生,每天晚上都要帶學徒們念書。當然,他最喜歡宋謙,誰讓他這麼能背書呢。
吳相如每天都來帶宋謙這個小學徒,跟他說的也越來越多,甚至很多鶴年堂的秘方都跟他說了,包括沐春茶的配方。
這也是東家同意的,宋謙知道這是在拿他當接班人培養了。可宋謙心中卻很慚愧,因為他終究是個過客。
宋謙還跟著吳相如去了安國的藥材市場,實戰了幾回,長了不少見識。雖說時間太短,學的不是很深,但也給他的短板補上了很大一塊。
除了在鋪子裡學藥,宋謙也會去陶然亭鹿苑幫忙,還跟鹿摔過跤,也算是個搏鹿戰士了。割了鹿茸,得要排血,這會兒可沒有真空泵,所以隻能上嘴把殘血吸出來。
宋謙不由想起了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康熙對大太監李德全說的話“朕吃了鹿血很受用,你再去割一些來”。
那一晚,師兄們都離他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