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你還能找對藥了呀,真棒呀。怎麼?不會包藥,要不要我去給你找個牛皮紙袋子呀?哎喲,你還會封口了呀,真不錯。”
嶽清塵眉飛色舞,陰陽怪氣。
嶽隆丘上去給兒子後腦勺上一掌,罵道:“你什麼時候也染上這破毛病了。”
罵完之後,嶽隆丘想到接下來的場景,又想到那個可惡的小子尷尬到到處找地縫的樣子,他就忍不住想笑。
“哼。”老嶽同誌輕哼一聲,卻也笑了起來。
而後祖孫三代相視一眼,沒忍住,齊齊大笑。
-----------------
正陽中醫診所。
宋謙用菜刀切鮮青蒿,他說:“咱們得弄把切藥材的刀了。”
黃悅應一聲,這個她倒是知道,她問:“還要彆的嗎?”
宋謙看向秦蘇,說:“如果接下來進的藥材都是原藥材,炮製工作都是自己做的話,那我們需要的工具是很多的。”
“就像這個青蒿本來切完了,還要過一遍中眼篩子,粗梗要拿去一起煮藥,細梗和葉子拿來墊著黑豆發酵,可惜沒篩子。”
“我們需要不同規格的篩子,還要竹匾,因為以後還要做水泛丸。竹匠師傅的手藝還不能次,竹匾做出來得要水潑不進,竹篩子的孔眼也要等大,連筅帚都要定製。”
黃悅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她道:“這得要多少東西,又得要花多少錢……”
宋謙道:“從飲片公司進貨自然是最省力的,進原藥材自己炮製的話,篩、簸、揚、拿、蒸、炒、炙、煆,各種工具能堆滿半個院子。”
“所以……”宋謙問秦蘇:“這樣花費就不小了,你這邊經濟壓力會不會太大?”
秦蘇頷首:“我會都置辦齊全的,經濟上的事情不用你操心。”
黃悅訝異道:“真的一點飲片都不進?”
秦蘇搖頭:“不進,我想全部自己做。”
“好吧。”黃悅想想都覺得難。
宋謙把切好的鮮青蒿攤開,沒有篩子,他隻能手工選了,不過還好不多,他道:“青蒿粗杆和清瘟解毒湯一起煮,小火沸兩到三個小時,煮三次,過濾出來的汁水拿來煮黑豆。”
“所以還需要打個銅鍋,炮製的時候,涉及到煮、燉、蒸、泡、熬、炸什麼的,都是能用得到的,京幫炮製是離不開銅鍋的。”
“知道了。”秦蘇回應。
黃悅打趣問:“這也是解放前的規定?”
宋謙道:“銅鍋的導熱性好,耐腐蝕,也穩定,所以用銅鍋是比較好的,跟解不解放沒關係。”
黃悅又問:“那以前的老藥鋪也是用銅鍋幫客人煎藥的?”
宋謙搖頭:“老藥鋪從不代客煎藥。”
黃悅不解:“為什麼啊?”
宋謙道:“湯者蕩也,湯藥是治病用的。按照傳統說法呢,煎藥需要是一口人氣,一口願氣,隻有病人家屬最希望病人身體康複,所以藥鋪都不代客煎藥。”
秦蘇卻說:“其實還有更現實的原因。”
“更現實?”黃悅回頭看秦蘇。
秦蘇道:“藥鋪換了貴藥怎麼辦?抓錯拿少怎麼辦?以次充好怎麼辦?不按規定煎煮怎麼辦?藥渣子一倒,單給你藥湯,神仙也不知道這裡麵的好壞。”
宋謙微歎一聲,說:“所以藥行講的永遠都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有天知?”秦蘇抬頭望著天,臉上露出一絲譏笑,輕蔑地說:“你知道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