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擔心我們這些人也不乾了,到時候他這工坊沒人紡織,他就沒了收入,沒了收入,他還算得了什麼?”
這幾位年輕稍小的織女聽到這位的解釋後,她們的眼神就變得明亮起來。
“葉青天真不愧是葉青天,僅用一招就讓這些人服軟了。”
“那咱們還要去市舶司工坊嗎?我感覺我們這裡也不錯啊。”
同樣的情形也在寧波各處工坊上演,那些提心吊膽覺得自己會被辭退的百姓都安定下來,心中對於葉軒墨的感激之情更上一層樓。
寧波府城南平民區。
一位工坊管事帶著禮物來到這一處平民區。
他奉命掌櫃的命令將那些被自家工坊辭退的織女,工人請回去。
當來到第一家門口,那工人瞧見他的模樣,望著他笑了起來。
“喲?這不是劉管事嗎?這是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這管事聽到這位工人的語氣,他便將自己的禮物遞了過去。
“哈哈哈,老弟,哥哥我對不住你啊,這不是專程來向您請罪了嗎?”
這位工人聽到這位劉管事的話後,他義正
辭嚴的拒絕道。
“劉管事,您不會不知道市舶司衙門發出的告示吧?”
“我算了一下,若是按市舶司工坊的規矩結算工錢,那我的工錢可比咱們工坊給的工錢要高出半兩銀子。”
“您不會不知道半兩銀子能買多少東西吧?”
這位劉管事聽完這位工人的話後,他擦了擦自己額頭上的汗珠,賠笑著開口道。
“老弟你放心,咱們工坊給你漲月錢,漲一兩半銀子,你覺得怎麼樣?”
這位工人一聽這話,他的臉上也露出一絲喜色,立馬點頭答應。
因為高額回聘織女,工匠的緣故,使得寧波不少商人對葉軒墨的恨意再次加深。
要不是葉軒墨成立市舶司工坊,他們也不用抬高自家工坊的待遇,用以挽留更多的工匠。
京城。
仁治皇帝同意了秦王的提議,命工部調撥四艘一號龍舟戰船,八艘二號龍骨戰船送往寧波市舶司水軍。
在葉軒墨將這些倭寇斬首示眾的時候,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楊建安隨市舶司監察太監李英蓮一同押送戰船啟程趕往寧波,仁治皇帝還特批一千水軍把持戰船。
李英蓮站在甲板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他神色高興的自語道。
“咱家與葉文魁還真是與船結緣啊,當初咱家就是在船上救了他一命,如今咱家又要為他運船過去了。”
楊建安瞧見李英蓮那複雜的表情,他的內心有些糾結。
現在的他已經順利進入秦王陣營,他想要幫助秦王拉攏眼前這位公公,但是又擔心到時候與這位公公話不投機,惹人生厭。
李英蓮作為宮中人,他能夠一步步的爬到現在這個位置,自然懂得察言觀色。
他瞧見自己身邊這位工部主事那糾結的表情,他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意思。
對於各位王爺的拉攏他想的很清楚,自己寧可錦上添花,也不能雪中送炭。
畢竟自己若是下注失敗,那將來重則身死或者為仁治皇帝守皇陵,輕則無權無勢掃出宮門。
無論是哪種後果都不是現在的李英蓮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