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階段和第一階段類似,但實際上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專輯的文案,根據已經完成的歌曲,進行專輯的文案撰寫,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藝人簡介、專輯slogan(可以理解為專輯概念展示)、專輯製作理念、專輯創作動機什麼的,亂七八糟的,雖然絕大部分粉絲都懶得看這玩意兒,但你得有。
然後就是藝人造型的確定,通俗點就是打歌服的設計,你不能胡亂的安排打歌服,一定要符合專輯的概念才行。
就拿RedVelvet的《psycho》舉例,打歌服你整個《feelmyrhythm》的,你看著彆不彆扭?
再然後就是主打歌mv的拍攝了,大部分都是隻弄主打歌的mv,彆問,問就是燒錢。
製作一張專輯的費用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用在mv上,不是每個歌手藝人都能像奶茶倫那樣,一首歌配一個mv。
一張專輯能有一到三首歌有mv已經很可以了,正規專輯可是有至少六首以上的歌曲,首首都做mv,專輯監製還怎麼換大奔?
mv製作之後就是封麵拍攝,再然後的最後,封麵設計。
把拍攝的封麵重新設計,p一下,歐了。
下一個,第五階段就是發行了。
實體專輯就把音樂母帶和以上所有環節弄出來的玩意兒都打包,然後送到政府相關部門申請出版。
韓國這種娛樂大國在專輯的出版版號限製上還是很寬鬆的,彆的不說,文化部是真的不戳。
數字專輯就沒這麼麻煩,直接打包給平台,然後和平台談合作就行了。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宣傳。
一張專輯火不火,七分靠質量,三分靠宣傳。
預熱、上線首日、後續宣傳,宣傳三步走是韓娛目前公認的宣傳方式,也是大公司和小公司最最最能拉開費用差距的一步。
S.M公司發個通告“我家EXO要發新專了”。
OK,各大營銷號、媒體自動幫你宣傳,宣傳費都不用給。
小公司這樣發?
你公司官網在哪人家都特麼不知道!
有些誇張,S.M也不可能這樣做宣發,但大致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宣傳上,有著足夠底蘊的大公司可以少花一些錢,在預算上就可以更多的傾注於其他階段或者……被專輯監製吞了。
製作人一般能參與的也就第一第二階段,現在EXO處於第二階段,蘇謹行也隻需要參與第二階段。
接下來的錄歌、後期企劃、拍攝、宣傳都和他無關,都有專人去做,專業的人乾專業的事。
當蘇謹行抵達公司準備的EXO正規一輯製作組會議室時,除了幾個實習生正在打掃衛生,製作組的其他人都還沒有來。
蘇謹行一進會議室,幾名正在打掃衛生的實習生連忙放下了手頭上的工作,站直了身子。
“蘇製作人nim好!”
看著向自己鞠躬,平均年齡都大自己四歲打底的三人,蘇謹行臉上帶著親和的笑容開口。
“早上好,你們繼續,不用管我。”
“內!”x3。
很好,很有精神!
蘇謹行找到了放著自己名字牌位的地方坐了下來。
將“Su”的牌子擺正,從書包裡取出一份文件夾。
這是他打印出來的第一階段前期企劃定位的資料,等會兒開會的時候要用到。
三個實習生打掃衛生的動作隨著蘇謹行的到來加快許多,沒一會兒就結束戰鬥,慌裡慌張的問候之後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