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縝密???”徐慶隨不似劉強般魯莽,但也不是文臣般的精明。
“你看,那孝義候剛剛看到李將軍的中路切劍,他確實像彆人一樣棄槍保命,可有一點兒不一樣,他並不是毫無章法地棄槍。而是將槍向前方地麵紮去,這樣一來,他馬背上再去提槍就方便多了。可見他戰時的思維之密。再說,他奔去提槍時,按常理而言,拿著槍一般會回馬正身再戰的,而他卻先後掃再回馬正身,料敵身後,思維之密啊!!!!!”林遠將自己的發現徐徐道來,希望以此提醒自己的手下將領切不可輕敵。
“元帥,經您一說,末將發現這大荊的孝義候著實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林遠笑了笑,又突然一臉肅穆道:“但願李將軍能再次飛刀致勝”
.......
再說孟曉山李天二人,他們一來二去戰了個數十回合,皆是愈戰愈勇,一時難分難解。曉山一招“龍去鼎湖”,李天就“搖曳楊柳”,“流水遊龍”又遇“枝葉婆娑”,“龍蟠虯結”對戰“垂柳蓬茸”......一槍一劍,“鐺”來“鐺”去,伴著馬鳴聲,兩人馬背上戰了多個回合,兩人馬也並跑了數圈。
李天又出長劍刺來,看到來劍,孟曉山並不怎麼在乎,因為他知道一會兒他仍能扳回戰局贏得主攻。按照原來想的用槍身前去格擋,“鐺”一聲槍劍碰到了一起,他正準備回槍在出槍奪得先機,哪曉得槍還沒回,隻見對方的長劍劍身竟有一把飛刀順著劍身直直射來,轉眼就到了跟前,幸好孟曉山有三師姐的法力加持,眼快手快,身體迅捷地側身四十五度堪堪躲過來刀。曉山心中暗自一震,方想起這卯將李天有飛刀之長,暗自默默小心不敢大意。
李天本以為自己的這一把飛刀不會被他發現,畢竟這飛刀是貼著劍身的,哪知這孝義候竟然發現及時躲開了,他可惜一下失手,便再次計上心頭,來個實則虛之,虛則實之,選擇幾次正大光明地飛刀出刺,然後再出其不意地貼劍身藏刺。
孟曉山與李天又數次交戰,偶爾李天會有飛刀出襲,但曉山總能及時躲過。
話說曉山這人外貌不咋地,身高不咋地,學習成績不咋地,但人家會動腦子,雖然他並沒有學過什麼特彆的武功招式,但他卻喜歡活用那些基本的普通招式,也許恰恰‘無招勝有招’了。這次,看到李天多次飛刀襲刺,不覺中他發現對方居然有規律性地來個劍身藏飛刀,於是邊戰邊開始了思索。
也許皇天不負有心人,這次又見到李天又來第四次的劍身藏飛刀,不過曉山並沒有像前幾次那樣槍擋長劍,身側飛刀,而是身側飛刀,不顧長劍,後仰手持長槍以迅雷不及耳之勢,後發而先至,竟似橫掃千軍如卷席般狠狠地將李天撞下了馬背。
李天一臉不可思議,右腹被撞得痛苦不堪,而墜下馬背左側身體有實實地碰的半個身體麻木。此時的他,突然知道自己敗了,而且敗得將一命嗚呼,他貪婪地深吸下空氣,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放著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兒......當看到孝義候正身長槍正正地過來,他靜靜地閉上了眼,等待著死亡之神的召喚。
孟曉山見自己終於戰下李天,心中大尉,看到對方重傷倒在地上起不來,他終於心中欣慰自己可以不用殺人命而戰敗敵人。他快速地奔馬去,用長槍挑取,槍頭穿進李天甲胄胸間,使勁一挑,便將李天按在馬鞍上,快速地奔馬回歸本部軍陣,而後方有幾箭射來,但卻挨不著邊了。
孝義候活捉敵將,仿佛老天給李天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是的,孝義候並沒有取了自己的性命,他俘虜了自己,李天感受著顛簸靜靜地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