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好,他們搜過來了。孟先生,你們先走,我來斷後。兄弟們,跟我走”虎子領著人就要出去。
“且慢,我們何必硬拚,這客棧有後門。大家一起出去。”夏繼溫提醒道。
“是啊”曉山喜道。
虎子卻沉默著,然後堅定地道:“陛下待我不薄,他卻先我一步。我虎子蒙他恩遇,本已誓死追隨。今天能在臨死之際見到孟先生,隻是希望孟先生能將魯國的火種流傳下來,也不枉當年的共同起義之情。國家一滅,我這大將軍怎能獨活。”說著,便見他踹門而出,領著那些抱必死之決心的手下們,殺將過去。
“回來!”孟先生咆哮,“胡鬨,這不是胡鬨嗎”。
震撼!一種慷慨赴死的震撼!曉山從來沒體會過的感覺!
慷慨赴死一詞,來自:黃宗羲《兵部左侍郎蒼水張公墓誌銘》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這是指一個人對待死亡的態度。
在戰場上,冒著敵人的炮火,勇猛衝鋒,不能不令人讚歎,電影《集節號》說得好,誰不怕死?不知何時送了性命。害怕是人之常情,但是必須往前衝,這是命令。生死,不用你自己選擇,戰場衝鋒,既有慷慨赴死的可能性,也有活著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說,“慷慨赴死易”。
自古英雄臨死之際,泰然處之、從容不迫,臉不變色心不跳,驚天地泣鬼神。這就是從容就義難。
《海外慟哭記》兵部左侍郎蒼水張公墓誌銘----黃宗羲語曰:『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所謂慷慨、從容者,非以一身較遲速也。扶危定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絲有所未儘,但不容已;古今成敗利鈍有儘,而此不容已者,長留於天地之間。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是故知其不可而不為,即非從容矣。武林張文嘉、甬水萬斯大與僧超直葬蒼水於南屏之陰。餘友李文允謂:『文山屬銘於鄧元薦,以元薦同仕行朝也。今行朝之臣無在者,蒼水之銘非子而誰』?餘乃按公「奇零草」、「北征錄」及公族祖汝翼世係,次第之以為銘。公諱煌言,字玄箸,彆號蒼水;宋相張知白之裔也。曾孫集賢修撰襲,自滄州徙平江;集賢子籲,又自平江徙鄞。九傳至景仁,避元末之亂,泛海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