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善!
當初阿藥問過陳歲一樣的問題,但他卻無法回答。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善善惡惡看起來各在其中,無法分辨,為善者也有導致惡果之時,為惡者也有善舉之心,人性的複雜在其中展現的淋漓儘致。
甚至陳歲自己也這麼認為,人性複雜,善與惡不能二極管。
人就是善與惡的集合體。
單純的分辨善惡。
太難了。
但三山菩薩卻從成佛的角度給出了另外一種回答,是世界上向佛之人不夠多嗎,是世界上行善之人不夠多嗎?
那為何成佛之人如此之少?
無他。
為善之善,為了善行而善行以求功利,這份善意不純粹,譬如妖神,隻注重表麵功夫,善舉卻行了壞事,此為惡善。
慨他人之善,自己一毛不損,反而慨他人之慨,行自己善名,如此汲汲鑽營,利用他人,也為惡善。
致惡之善,行了善舉卻導致了惡果,雖是好心但卻辦了壞事,同樣是惡善。
不辨是非之善,是非不辨,未見全貌便正義凜然,人雲亦雲,是與非隻憑自身好惡,以善舉之名行暴戾之事,亦為惡善。
強加之善,強行施加善舉,以為如此施善是為了對方好,但殊不知是對對方的傷害與綁架,強硬的要求對方感激,惡善也。
諸如此類。
世上行善千千萬,但善亦有善道,不能令對方發自內心的感激,造成好的結果,皆為惡善。
而惡善者,不加善果,不能成佛。
陳歲點了點頭,雖然他對佛法不感冒,但此刻心中也忍不住生出了一絲認同,大概是因為這些惡善之人他在生活中見過的也不少。
譬如很多偏激的環保主義、素食主義、動保主義,各種主義。
又譬如太注重表麵功夫,歌功頌德,但實則沒有一點實際福利的公司製度、學校製度。
世間向佛之人多如牛毛。
向善之人浩如煙海。
每個人都有向善的那一麵,但一生行真善果,而不施加惡善之人,卻寥寥無幾。
因而菩薩罕見,佛陀難成。
三山菩薩算是從另外一種角度與阿藥隔空對話,對於善惡之辯給了更趨近佛法的一個解答。
不過……
由此一時,隻怕妖神就對佛法更加絕望了。
以它嘯聚山野,蒙昧獸性的意識形態,怕是根本不理解菩薩口中所說的真善與惡善,隻是覺得行善怎麼也有這麼多的條條框框。
原本廣袤的掙功德範圍,直接被三山菩薩一句話框死。
樂。
陳歲都有點同情妖神了,費勁巴拉的救了幾個人,結果菩薩說不算數,不但善功沒加,還又背上了幾筆爛債,一睜眼天都塌了。
它就想乾點好事兒,洗清罪惡,它有什麼錯!
果然,之後妖神的記錄就恢複了一種擺爛式日記形式,不再有大善功的記錄,一筆一筆記錄的都是一些瑣碎日常。
指路,送客,灑水,點燈。
然後……
就又被菩薩召見談話了。
【山中無甲子,今日菩薩見我,問我最近感悟如何。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