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義兵(1 / 2)

後漢長夜 十年臥雪 4847 字 4個月前

,後漢長夜

如果說,在董卓剛進雒陽的時候,關東的士人尚且對董卓麾下的西涼軍心存畏懼的話,那麼牛輔在河東郡的大敗,就無異於給士人們打了一劑強心針,因為在他們看來,就連那群貧農及胡人組成的烏合之眾,都尚且能將董卓的精銳打得大敗虧輸,那麼當自己親率正義之師討伐董卓的時候,董卓這逆賊,難道還有反抗的可能嗎?

牛輔是在中平六年十二月軍敗的,次年正月,士人們就在關東集結了超過二十萬大軍,共同推舉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以討伐劫持朝廷的群凶,而為了師出有名,他們甚至寫出了一份《討董賊檄文》:

“漢初平元年正月望日,車騎將軍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代奮武將軍曹操、後將軍袁術等,告各州牧、刺史、太守、國相、縣令、都尉:偽相國董卓,性非良善,為人貪忍,悖道逆理,妄行廢立,逼死太後,神人共嫉,天地不容。驟躡高位,殘害忠良,殺掠婦孺,奸淫公主,震怒上蒼。終南之墨,楚、越之竹,難書其惡。天下昭然,所共聞見。”

蓋天為父,地為母,禍福之應,各以事降。卓明知之,而冥昧觸冒,不顧大忌,詭亂天術,援引史傳。少帝者,孝靈帝嫡長也,少而聰慧,未有大過。然賊臣董卓,目無天地,妄行廢立,此逆天之大罪也。

發塚文陵,盜其珠寶,此乃逆地之大罪也!

尊任殘賊,信用奸佞,誅戮忠正,複炮烙之刑,酒肉之林。政令日變,官名月易,吏民昏亂,不知所從,商旅窮窘,號泣市道。又增重賦斂,刻剝百姓,厚自奉養。內政不修,外戰不力,北困鮮卑,西覆羌戎,南沒勁越,東挫蛾賊。使四境之外,並入為害,緣邊之郡,江海之瀕,滌地無類。貪忍之所陷,饑饉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萬萬計。其死者則露屍不掩,生者則奔亡流散,幼孤婦女,流離係虜。此其逆人之大罪也。

敬業天漢舊臣,公侯家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誌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

今山東之兵二百餘萬,旌旗蔽空,刀槍如林,上下一心,誓誅董賊,以安社稷。遵光武之舊製,修孝明之遺德。有不從命,武軍平之。然後還師振旅,橐弓臥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無負子之責。”

“啪”董卓猛地一敲桌案:“真的是夠了!憑什麼?為什麼!”

“你們都是我舉薦的官!為什麼反我!沒有我,你們還在不知哪個洞裡貓著呢!”

一旁已經更名為“李儒”的李孝儒一連搖了好幾下頭,並暗暗歎了口氣。在一旬前,董卓為了更好地控製皇宮,於是任命李孝儒為郎中令,而這郎中令,乃九卿之一,地位崇高,而在東漢一朝,猶如仍深受王莽時代“二名非禮”的影響,因此李孝儒也隻好去掉了名字中

的“孝”字,以符合世人的習慣。

“將軍,當務之急,在於內整超綱,消除二心,外征雄兵以討平叛逆。”

“說得對,關東的叛軍有二十萬,而我手頭不過五萬部曲,確實不夠啊。”董卓習慣性地撫著胡須,“這樣,你立刻去擬一份奏折,就說我準備募兵三十萬,以討平叛逆。待到後天早朝,我好拿去讓陛下準了。”

“諾!”

董卓的募兵計劃,不出意料地遭到了議郎鄭泰的強烈反對:“相國,萬萬不可發大兵以討關東。昔年魏武侯西拒強秦,南擋霸楚,稱雄於天下。吳起猶言:‘在德不在險。’”

“扯!”董卓對士人已經徹底失去了耐心,“當初,跟我說授予袁紹等人職位,天下就能安定的,是你們!可現在呢?他們一到任所,就委托三公的名義,起兵作亂!董卓身為相國,難道不應該發大兵以討叛逆嗎?!”

滿朝文武被董卓這厲聲一嚇,登時都萎頓下去,原本準備跟在鄭泰後麵勸諫董卓的郎官們,都嚇得不敢再站出來,唯恐被董卓抓去剁了。

但這鄭泰也當真是個漢子,哪怕是在殺人如麻的董卓麵前,也全無懼色,隻見他對著董卓深揖一禮,然後才不慌不忙道:“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儘為敵國也。”

“更何況,雒陽的糧食,十有六七要靠冀州、荊州供應,現在這兩個州都在叛軍手中,常言道:無糧不聚兵。因此,哪怕相國真的征集到了三十萬大軍,單憑雒陽一地也供養不起,一旦糧草不足,來日陣前便有倒戈一擊之虞。相國,此乃泰之肺腑之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