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蟲,那可是太多法子了。
當然最簡單的就是噴灑或施用農藥唄。
隻是現在明初哪來的工廠給他去調配藥水啊,就算他知道配方,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所以靠生物去防治或者靠物理方法去防治,是現行最有效的方法了。
朱橚一聽朱安寧有法子,立馬就走到了他的身前,激動地問道:“朱哥你真有法子?”
“法子是有,但是還是要靠人力。”朱安寧轉頭對兩人說道。
“人力?不會是派人去抓吧……朱哥,這蝗蟲鋪天蓋地,人哪抓的完啊。”朱棣有點哭笑不得。
“我說的人力不是說派人去抓……其實本來還有更簡單的方法的,雞鴨鵝一類的家禽最喜吃蟲或蟲卵……但是災年,農民都快活不下去了,就彆說這些家禽了吧……怕是早就被吃乾淨了。”
朱安寧頓了頓,繼續說了下去:“蝗蟲,趨光。”
“趨光?”朱橚有些疑惑。
“飛蛾撲火聽過吧。”
“聽過……”
“飛蛾是蟲子,這蝗蟲也是蟲子啊。晚上,點個火,在火附近找人弄多些捕蟲網,一晚上也能抓不少。”朱安寧把更為簡單,效果卻相對沒那麼好的物理防治法也告訴了朱橚和朱棣。
“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不然你們想怎樣?我穿個祭祀禮服,上去卜卦跳大神?哎,跟你們兩小屁孩說有個卵用,這些法子,得想辦法報官府!”朱安寧說著說著,卻也有些急了起來,免不了有些汙言穢語。
災民的慘狀,他是看在眼裡的。
而且聽朱棣和朱橚說,這似乎隻是災民的一小部分。
難道說野史裡的揚州十三戶是真的麼……元末到明初這段時間……是有多慘啊。
朱安寧知道現在不應該再糾結那麼多了。
這些法子,要是朝堂那邊能早一日知道,災民們便會少一些……
“報官府?那簡單,讓家裡和朝堂裡的人說一聲就好。”朱棣點了點頭,他雖然不太確信朱安寧的法子是否真的有用,但是這天災連連,無論如何需要試一試。
“哦對對對,你們爹認識點戶部的人,剛好戶部就是管這個的,你兩趕緊回去跟你們老爹說,趕緊上報,我再講一遍重點,點燈捕蝗,隻是權宜之計,歸根到底還是得水利到位,消滅掉那些涸澤,蝗蟲自然就會大大減少。”
“哎呀我個傻逼,水利是吧。小燕你先回家告訴你爹治蝗的事情。小周你留下,我這邊還有東西要給你。”
朱安寧猛地拍了下腦袋,對朱棣和朱橚吩咐道。
朱棣自然是沒什麼意見,他在心裡默默記下了朱安寧交代的事情,向遠處跑去。
得早點把這些法子告訴自己老爹,能行的話早點頒布下去,說不定今年那些遭災的地方還能有點收成!
而朱橚,則是乖乖地等在了原地。
至於朱安寧,他早就跑回了房車裡。
再一次點開了農政全書。
這書真是救命了,如果是現代水利工程的書,那是屁用沒有,生產力跟不上啊。
水利篇!
這大概是農政全書裡最重要的篇章了。
老徐根據“丙北”、“東南”地理之不同,提出一係列水利工程規劃及措施,並引王禎《農書》的水利圖譜以及熊三拔口述和他本人筆記的《泰西水法》,總結出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方案。
這是肯定要比現在老朱團隊的水利方案要高效的。
不多時,這水利圖譜和書中文本,就被他打印了下來。
之前不拿出來,原因很簡單。
這種涉及到民生的大工程,是很難提交上去的。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徐的數據太細了……細到交上去人家說不定會懷疑你身份的那種。
朱安寧不想惹禍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