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的太監便突然高喊了起來。
“誠意伯劉伯溫,戶部尚書楊思義到。”
“剛好,他們也來了,你若是覺得真的可行,那咱們今天就把這治蟲的法子先定下來,然後關於水利的事,越快越好,老五不是說了麼,治本,還是得看能不能把那些乾涸的湖澤一類的解決掉。”
那劉伯溫和楊思義,很快就進到了殿內,對朱元璋和朱標行了個禮。
朱元璋卻隻是擺了擺手,讓他們先坐。
“再等等一個人。”
等人?
劉,楊,都是官場老油子了,立馬就想到了,應該是在等李善長。
雖然這兩年這韓國公已經不怎麼對政事發表意見,但是每逢大事,總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今兒胡惟庸案發,他卻忽然請了個假。
很多有腦子的官員就已經想到了這韓國公是早就收到了消息,在躲呢。
畢竟胡惟庸可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人。
不多時,一個氣喘籲籲的老人便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文華殿。
“臣李善長,見過上位。”
李善長顧不上氣喘,進來便要行李。
他在家裡已經聽聞了朝堂發生的事情。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而唯一的意外便是,朱元璋的急召。
是出了什麼事情麼?
內閣製早就定好了啊,連第一批名單都篩選出來了。
難道是胡惟庸的事……是朱老板還是不相信自己?
“韓國公起身坐下吧,今兒找諸位來是想商量下蟲災和水利的事。”
朱元璋看見人齊了,也沒有再繼續裝深沉,而是開了口。
“咱這已經尋到了法子去解決這兩件事情了。這些年天災不斷,就算咱直接免了那幾個府縣的賦稅,也無濟於事啊,那些地界連收成都沒有,人都快活不下去啦,咱得想法子解決問題,不然把這天下打了下來,農民還和那元人時過得一般苦,有何意義?!”
老朱長長地歎了口氣,他是切實想為農民們做些事情的,不然也不會受那楊憲蒙蔽。
如後世對他的評價那般,你可以說他殘暴不仁,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可以說他雖是個開國皇帝,卻是個對文人極差的土皇帝,但是,你絕對不能說他對農民不好。
聽著朱元璋開了口。
朱標連忙拿著那幾張紙湊到了李善長劉伯溫楊思義三人的身邊。
而楊思義終於也是鬆了口氣。
找自己來乾本職工作就好,就怕是非本職的事情……
至於搞定蟲災,興修水利。
那不好意思,他是悲觀的,因為災民就是他一手處理的,也隻有他知道,這幾年的災情……有多麼絕情。
隻是,他的悲觀情緒很快就被扭轉了。
“若按太子所說!這治蟲的法子如果能略微減緩蟲害!而蟲害來源便是那涸澤,那待到這圖紙上的水利完工!!!那蟲害不就能解決大數了麼?”
戶部尚書,楊思義,也如剛才的朱元璋和朱標那般,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而劉伯溫和李善長的眼中,也冒出了精光。
三人,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