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見信好。”
“讀了你的來信,感慨良多,私以為,你對馬皇後的評價有失偏頗。”
“作為朱元璋的子孫,你說馬皇後不如長孫皇後,還真是老朱家的不肖子孫呢。”
“言歸正傳,雖然出身不如長孫皇後高貴,但無論從人品、還是賢德方麵,馬皇後都做到了母儀天下……”
台燈下,李晗伏在桌麵上,奮筆疾書。
李晗,25歲,在南京明故宮舊址旁,經營著一家古董店。
由於職業緣故,他平時也愛研究點曆史,順便當當鍵政俠,在網絡上揮斥方遒。
最近,他交了一個筆友,或許是網絡太過虛擬,他覺得用筆寫信更能體現真誠。
筆友是廣州人,在歐洲留學,自稱是朱元璋的直係後代,對於此,李晗也是一笑了之。
光萬曆年間,大明宗室就已經超過十五萬人了,而到明末,更是超過了二十萬人,老朱後代的名頭,含金量並不高。
兩人經常就明朝的各種曆史問題,通過書信隔空交火,爭得不可開交,火藥味甚濃。
不光爭論曆史問題,兩人還在其他地方暗暗較勁。
就像現在,李晗正學著用繁體字寫信,誓要在字體上壓上筆友一頭。
不過李晗自詡文人,文人間的學術探討,即便再激烈,也不影響兩人之間的友情。
“馬皇後賢良淑德,中和了朱元璋的暴戾,俗話說家有賢妻助夫一半……”
“可能因為如此,馬皇後死後,朱元璋才變得更加殘暴冷酷,性格多疑猜忌,誅殺諸多開國功臣,導致洪武之後的明初巨變。
因為再也沒有馬皇後勸阻他保持清醒了。
倘若大明開國功臣還在,建文帝恐怕也不會輸得那麼慘……”
“馬皇後的病,在大明或許是不治之症,但用咱們的眼光看來,也隻是小菜一碟而已。”
“如若馬皇後未病逝,恐怕大明朝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觀了吧。”
看著洋洋灑灑的信件,李晗心中有些小得意,待信上的墨水乾了後,小心翼翼折起來,放入信封,貼上郵票。
在古董店門口,掛著一個獨屬於古董店的郵箱。
郵箱除了用來投信收信外,還用來收訂閱的報紙雜誌,隻不過在這個年代,基本上沒人寫信了。
李晗將信件投入郵箱後,伸了個懶腰。
寫信還真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不過帶來的滿足感也不是網絡所能比擬的。
轉身回到店鋪中,關門,準備洗漱睡覺。
李晗沒看到的是,郵箱內,毫無征兆般散發出幽幽藍光,緊接著轉瞬即逝。
洪武十五年,午夜,應天府紫禁城,坤寧宮內。
馬皇後躺在床榻上,渾身虛汗,滿臉憔悴虛弱,不時發出劇烈的咳嗽聲。
朱元璋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和馬皇後的感情最是深厚。
自入了郭子興麾下後,馬氏就一直是他的賢內助,在他命危時救過他的命,在軍心不穩時幫他穩定軍心。
得此女人,夫複何求?
可如今,馬皇後身患肺疾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宮中太醫使儘渾身解數全力診斷,卻沒有任何效果。
朱元璋豈能不焦急?
太醫樓英為馬皇後把著脈,神情凝重,背後還有朱元璋虎視眈眈,令他大氣也不敢出。
樓英貴為太醫之首,一生醫人無數,可馬皇後這肺疾已是病入膏肓,讓他束手無策。
許久,他站起身來,朱元璋急忙問道:
“樓太醫,咱妹子如何了?”
樓英噗通一下雙腿跪地,“請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