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明初代戰神的騷操作(1 / 2)

“大明初代戰神?”

“李景隆?”

朱元璋一臉懵逼,自己這外甥孫何德何能,竟能當得起如此盛讚?

可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明顯不是啥好話呀。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朱元璋繼續往下看。

“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難,朱允炆封李景隆為大將軍,率軍五十五萬討伐朱棣,而彼時朱棣也隻有六萬兵馬。

按理來說,在軍力近十倍的優勢之下,而且還占據著討伐反王的道德製高點,此役不說艱難,但打贏至少問題不大。

可偏偏在李景隆的騷操作下,硬生生將碾壓局打成了生死局。”

這下朱元璋算看明白了,“大明初代戰神”,這是上仙在活生生的嘲諷啊!

“同年九月,李景隆圍困北平,期間,南軍都督瞿能幾乎攻破北平張掖門了,卻因李景隆嫉妒,怕瞿能搶了頭功,活活將他撤回,這一局,功敗垂成。”

李景隆這個蠢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大戰正酣之時竟然嫉妒下屬的功勞,這是一個統帥能乾出來的事?

朱元璋身經百戰,對於戰爭再了解不過了,作為統帥,最基本的素質不是知兵善用嗎?

可這李景隆,眼看破門在望,卻因妒才將攻城將領撤回?

怪不得李晗用“騷”字來形容李景隆的兵法,此番操作,果然騷出了水平,騷出了風格。

“李景隆兵退鄭村壩,結果又被乘勝追擊的朱棣連破七營,喪師十幾萬。

按理說,碾壓局打成這個鳥樣,隻要不是昏頭的皇帝,都知道該換帥了,可朱允炆偏不!

也不知是不是朱允炆偏愛這個老表,他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李景隆重整兵馬,再次率兵六十萬進抵白溝河,雙方即將迎來決戰。”

這個朱允炆真是個糊塗蛋子,朱元璋氣得牙癢癢,恨不得自己親自去指揮戰鬥。

“建文二年四月,朱棣率軍十萬出擊白溝河,途中被先鋒官平安和大都督瞿能伏擊,燕軍死傷慘重,朱棣引軍而退。

次日,朱棣複率軍渡河求戰,平安所部擊敗燕後軍將領房寬部,降將陳亨中傷而逃。朱棣率精銳數千人冒矢突入陣中,殺傷建文帝軍隊甚眾。

是時,李景隆突然揮師繞出燕師背後,實施前後夾擊。燕王三易其馬,矢儘揮劍作戰,幾被瞿能所獲。

傍晚,瞿能複率兵搏戰,俞通淵、指揮滕聚也領兵赴戰,朱棣危在旦夕。

然而在這關鍵時刻,突刮大風,吹斷李景隆帥旗,南軍頓時亂做一團,燕軍趁勢大舉反攻。

按理來說,戰場上突發狀況是常有之事,但凡有點經驗的將帥,都會重新豎起帥旗,穩住大軍陣腳。

然而李景隆空有平安、瞿能此等良將,卻啥也沒做,眼睜睜地看著燕軍在包圍圈中大殺四方!

很快,南軍再次潰敗,而此時的李景隆,早已喪失了鬥誌,拋下所有輜重,退回德州,將上百萬石的糧草,全部留給了朱棣。

至此,南京朝廷,再也無法組織起像樣的進攻了。”

蠢材!庸才!連紙上談兵的趙括都不如!

朱元璋強忍著怒火,將信讀了下去。

當看到李景隆打開南京城門,迎接朱棣進城,朱允炆扮做和尚,趁亂出逃而不知所終時,心中的怒火噴薄而出!

好個李景隆,好個“大明初代戰神”,你的“豐功偉績”,就連天上的神仙也看不下去了!

心中想著將李景隆吊起來各種抽打後,朱元璋才稍稍平複心情。

憤怒過後,他的心中也滿是無奈,一個是親兒子,一個是親孫子,另一個雖然不姓朱,但也是外甥孫。

朱棣和李景隆現在也隻是半大小子,毛都沒長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