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李晗開始回信。
隻不過這一次,自己該以什麼身份來回信呢?
思來想去,既然朱元璋自我腦補認為他李晗是上仙了,這也省了李晗去解釋,乾脆將錯就錯好了。
人家朱元璋都自稱老朱了,那也就借坡下驢吧。
於是提筆寫道:
“老朱,收悉你的回信,很高興。
青花瓶很精美,我也歡喜得緊,置於家中,閒時賞玩一番也是美事一樁。
隻不過,你也不用稱我為上仙,咱這沒那麼多禮數,就和以往一樣,稱我老李便好。”
朱元璋叫自己上仙,可彆真當自己是上仙了,而且李晗也不是那種喜歡裝神弄鬼的人。
想到和朱元璋互稱“老李”、“老朱”,李晗便覺得有趣。
嘿嘿,咱也是和明太祖稱兄道弟的人物了。
至於那遠在歐洲的“老朱”,嘿嘿,我和你祖宗都稱兄道弟了,你不得叫我一聲先祖爺爺?
寒暄過後,李晗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李景隆。
誰讓這家夥的騷操作實在太深入人心了呢?
對於李景隆,李晗並無惡感,此人富有才華,熟讀兵書,一表人才,口才俱佳,不然也不會討得洪武、建文和永樂三代皇帝的歡心。
讓他去領兵打仗,隻是用錯了地方而已。
或許在大明朝,李景隆安心做個大明的吉祥物挺好。
寫下對李景隆的看法後,李晗又想到了姚廣孝。
如果說朱棣能當上皇帝,李景隆和朱允炆的無能各占三成,姚廣孝此人獨占四成。
李景隆那三成是被動技能,而姚廣孝,則是主動技能。
馬皇後病逝後,朱元璋為各個諸王派選高僧,為馬皇後誦經祈福,而姚廣孝,則被選派給了朱棣。
一個第一次見麵,就敢給朱棣送頂“白帽子”的和尚,隻能說,此人是專為造反而生。
朱棣登基後,尊姚廣孝為國師,按理來說此時他已位及權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這位黑衣宰相依然深居簡出,對權力和金錢毫無興趣,隻是偶爾給朱棣提個建議啥的。
也不知道他慫恿朱棣造反到底圖個啥。
或許姚廣孝是為了實現他理想中的天下大同,又或許是他純粹就是出於個人惡趣味,單純為了造反而造反。
姚廣孝的心理李晗不懂,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馬皇後康複後,姚廣孝這輩子大概率是見不到朱棣,也送不出那頂白帽子了。
更有可能,朱元璋為了消除隱患,會直接將其關入詔獄秘密處決。
寫完姚廣孝,自然得寫樓英了。
對於這位一生不懈追求醫術的一代名醫,李晗還是保持十足尊敬的。
隻是目前讓樓英研究抗生素?
恐怕會讓這位樓太醫直接鬱鬱了吧,那《醫學綱目》恐怕也不會問世了,李時珍也寫不了《本草綱目》,那他李晗罪過就大了。
還是順其自然好,或許,自己還是找些合適的醫療書籍給樓英,也算推動大明醫學進步了。
嗯,《赤腳醫生手冊》這本書就挺不錯。
正好,家中就收藏了好幾本,待會兒一塊郵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