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又將無線電手台分配好,徐達和李文忠各領二十台,用於軍中通訊之用。
李敏分到五十台,朱元璋命他以工部無線電司之名,將手台分配到各驛站中,開始組建大明第一條無線電通信網絡。
因為驛站歸兵部管轄,朱元璋又下了一道諭旨,讓兵部全力配合工部。
同時也命李敏製定相應的手台操作律令,培訓相關人員。
隻不過如今手台數量還是太少,除非天災、民亂等緊急事件外,普通政令,依然以信件的方式傳遞。
至於剩下的十台,徐達很懂事的表示,“陛下,我懂,我都懂,宮中事務,也需要手台來傳達消息嘛。”
徐達倒是說得也對,宮中的防護要職,用手台的話,確實比以前快捷方便了許多,一遇急情,馬上就能用手台通報。
將一切都辦妥後,徐達等人便告退了,朱元璋也得了空閒,開始給李晗回信。
這一次,是兩人自通信以來,朱元璋觀念最為顛覆的一次,因此他回信的重點,隻有一個,如何發展火槍,以及火槍部隊的組建。
如今大明的火器有兩種,火銃和鐵炮。
火銃,由宋朝的突火槍演變而來,以火藥來發射石彈、弓箭、鉛彈和鐵彈等物。
但火銃一是操作複雜,在發射前,需要事先往銃管中倒火藥,燃火再裝填彈丸,最後還得點燃火繩引爆火藥。
這一套流程,工序太複雜,往往有時候,一場戰鬥都打完了,有些手忙腳亂的士兵還一彈未發呢。
更要命的是,有些士兵在手忙腳亂時,火藥不是裝多便是裝少了。
裝少了還好,頂多崩敵人一臉黑,嚇唬嚇唬敵人。
要是裝多了的話,那就要命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崩了。
這就是為什麼朱元璋組建了火銃隊,卻一直對火銃不上心的原因。
這玩意太不靠譜了!
至於鐵炮的話,用倒是能用,就是太笨重,射速也慢,準頭也差了許多。
那麼組建火槍部隊的話,便需要一種足以超越火銃許多的火槍,隻是朱元璋毫無頭緒,不知從何下手。
至於未來的那些武器,朱元璋自然是眼饞得緊,如果舔著臉問老李要的話,老李也不會不給的。
隻是,那些武器並不適合大明。
原因很簡單,大明,養不起,用不起,也不會用!
鋪天蓋地的爆炸,漫山遍野的戰車,能遮天蔽日的空中大鐵鳥,海上那如同高山一般的巨艦,都是怎麼來的?
自然是用白花花的銀子造出來的啊!
造出來後,要用得花錢吧,要養多花錢吧,哪一樣,不是錢?
現在的大明,就連讓大部分的士兵穿上靴子都費勁,就更彆提養那些玩意了。
雖然大明的兵製主要是衛所製,衛所軍戶平時屯田耕種,因此平時養兵也不用怎麼花銀子就是了。
朱元璋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丟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唯一可行的,便是問李晗,如何改進火銃,讓其成為能改變如今戰爭模式的武器!
或許在未來,大明也能實現如那畫中的場麵,但絕對不能急於一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這道理,對於從一無所有到萬人之上的朱元璋,理解再深刻不過了。
一切,或許就從那一隻小小的火槍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