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老朱,你真刑(2 / 2)

越琢磨越覺得,這些想法怎麼有種似曾相識的既視感呢?

李晗摸了摸腦袋,一拍大腿,好家夥,這不就是大明版的小院高牆麼。

不過說小院高牆未免也有些小家子氣了,顯得沒格局,這些技術和知識都是跨越時代的,應該建金城湯池才對。

在十四世紀,全世界能夠實現技術飛躍式發展的國家,有大明一個就夠了。

太平洋很大,但也隻容得下一個大明不是麼?

當看到朱元璋對現代戰爭的理解時,李晗的笑容止住了,老朱能夠理解到,現代的武器裝備,是經過工業革命後,才發展起來的。

能認識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不過,他對工業革命的理解,顯然還出了一點點偏差,得糾正過來。

不過朱元璋提到了人口問題,倒是基於現實的考慮。

工業發展後,必然會吸收大量勞動力,導致農耕人口減少。

以老朱的邏輯而言,種地的人少了,糧食就少了,糧食少了,大家就得餓肚子,餓肚子就會造反。

很樸素的邏輯,也能形成自洽閉環。

糧食問題,21世紀的中華是怎麼解決的?

當然是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家就是我糧倉了。

中華實力強大是一方麵,真要到缺糧那一步,恐怕整個東南亞都會顫抖起來,爭先恐後賣糧給中華吧。

想想看,一個掌握著全世界第二強大的軍力、第一強大的工業的國家,真的發生缺糧危機的話,所有東南亞國家做夢都得嚇醒來。

隻不過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便是了,一方麵國家大量進口,當然最主要的是,自家的產量,其實也挺高的。

以農神袁老為代表的農業科學家們,可謂是為了解決國人吃飽肚子的問題,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有糧又有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看來得想法子提高大明的糧食產量了,隻是,選種是個大問題,自己還得好好研究研究。

當看到朱元璋想讓他送支槍時,李晗再也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老朱啊老朱,你這個想法,可真刑呢!

咱老李上哪給你弄那玩意去?

中華大地,國泰民安得很,好人誰會去整那東西啊?

不過說到火槍如何發展的話,李晗的腦瓜子倒是活絡開了。

大明如今用的玩意叫火銃,再後來便是火繩槍,歐洲人經過迭代後,又發展了燧發槍,然後又從前裝彈藥演變為後裝彈藥,大大簡化了射擊的難度和操作步驟。

後來隨著鍛造技術的進步,能造一體式彈藥了,老美又發展了斯普林菲爾德M1873活板門步槍。

再後來,便就是男人的浪漫,拉大栓!

說到拉大栓,他倒是想給朱元璋整幾支98K過去,不過嘛……

以大明的水平,給工藝和圖紙,製作栓動部件的話問題不大,膛線的話,隻要培養熟練的工匠也能拉出來,但子彈解決不了。

大明沒有衝壓技術,造不了一體成型的子彈,就更彆說發射藥和底火也是個大問題。

最要命的是,買這玩意太現形了!

要是給老朱整98K,恐怕自己坐牢得坐到九十八了。

那麼古董呢?

李晗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他漏掉了一個關鍵的發明!

德萊賽M1841針發槍,世界上第一支栓動步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