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上撒上點不要錢的油渣子,再撒上點鹽巴,就著小酒,美美吃上一頓,既能飽肚,也能解乏。
力工們大口吸溜著麵條,幾口下肚,再喝上幾口酒,稍微有點上頭後,話匣子便也打開了。
如今他們所說的話題,八九不離十都和匠造書院有關,即便有不同的,也是在商量著如何才能進廠做工。
除了碼頭的力工外,不少船廠裡的工人,也在酒肆中喝酒,經常也和力工們聊聊天,打打屁什麼的。
此時,一個船廠的工人提了一句,“你們都聽說了嗎,朝廷今天發行了一種叫報紙的東西,聽說上邊有最近發生的新鮮事,還有不少誌奇趣聞呢!”
“報紙是什麼東西?”有力工好奇的問道。
“喏,這就是報紙。”船廠工人從懷中掏出一份報紙出來,“大明周報,咱大明的第一份報紙!”
大家都好奇的湊了過來,看了看,然後紛紛搖頭,“我們不識字,看不懂,要是能看懂的話,就像你一樣去廠裡當工人了,哪還在這碼頭做苦力呢?”
“看不懂沒事,我講給你們聽啊,報紙上寫了,朝廷辦匠造官學,是為了讓百姓多掌握一門吃飯的手藝,辦工廠,是為了讓更多的匠人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報紙上說得沒錯哩,咱老百姓,不就是想多學點手藝麼,多掙點營生麼?”
酒肆內,不少力工和工人們紛紛點頭,他們讀書無望,自然渴求能學門手藝。
可哪怕是學手藝,也是要拜師的,學藝要多久不說,還得無償給師父當幾年勞力,但是,即便這樣,能不能拜師成功還是兩說,有些老師傅根本就不想收徒。
現在有匠造書院,能無償教大家技術,自然是百姓們的希望所在。
“這上麵還說了呢,工人越熟練,乾的活越好,反過來還能促進工業的發展。”
這句話是啥意思,大家不是很能聽懂,不過經講解報紙的人一說,他們便了然了。
這說明,朝廷看得起匠人啊,不然,以前大家隻知道做事掙錢,從未想過,技藝的精進,還能讓東家變得更好呢。
“不光如此,這文章上還說,咱們老百姓學的手藝,其實和讀書人念的聖賢書一樣,都是大學問呢!”
手藝也是大學問,其他的工人和力工都驚呆了,曾幾何時,他們的手藝何曾被人看得起過。
士農工商,手藝都是末流,是排在後邊的。
沒想到現在朝廷認為,他們的手藝,竟然被認為是和讀書人念的書一樣,是大學問!
突然間,大家心中突然有股莫名的感動,他們說不清楚,就像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了。
這種被承認的感覺,真好!
“報紙上說,如今讀書人之所以要詆毀匠造書院,是因為讀書人瞧不起咱們匠人的手藝,他們認為匠人的手藝不配作為學問,但讀書人卻忽略了,他們住的房,吃飯用的碗,出門坐的車,哪一個不是匠人做的,沒有匠人,他們寸步難行!”
“說的好,說的好啊!”
酒肆內不少人拍手叫好道。
“報紙上還說了,隻要有好的想法,誰都可以去在報紙上寫文章呢!”
“真的嗎?”一人興奮道。
“你興奮個啥,你識字嗎,你會作文章嗎?”
“我是不會,但我家兒子會啊!我回去就讓他去朝廷的報紙上寫文章,也讓他為咱老百姓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