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老李你說得對,想讓文人臣服,光辯經是毫無意義的,得在思想上徹底征服他們。
從那日開始,無人再對技術官學妄言,也有不少儒生學子,自願去匠造書院學習,想來這些人,也能成為大明未來的匠造基石。
咱不敢居功,這一切,都是老李你的功勞。
去除了文壇的阻力,下一步,咱便要準備北伐了,徹底掃清中華幾千年來北方異族的威脅。
咱計劃在秋闈之後,正式向大漠進軍,一是因為入秋後,由於草原枯黃,馬兒牛羊沒有足夠的草料,蒙古各部會陸續南遷,襲擾我大明邊境,但這樣也省了大明官軍的路程,避免深入大漠,成為疲軍。
二是蒙古各部為了爭奪有水有草的牧場,也會互相攻伐,互相削弱其實力,這便讓大明有機會將其一網打儘。
隻是在北伐之前,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那便是針發槍以及子彈的生產速度,還是太慢了。
一個熟練的匠人,建造一支針發槍,最少也得需要兩到三日的時間,但熟練的匠人,數量遠遠不夠。
這還不算生產子彈所需要的匠人。
匠造書院也才剛剛開始培養匠人,目前還無法勝任槍支彈藥的生產。
如果在北伐前,沒有準備足夠的槍支和子彈,恐將貽誤戰機,不知老李你對此有何見解。”
信寫完後,朱元璋便開始準備禮物,這幾次通信,一直未給李晗送禮物,雖然知道老李不會介意,但他心中也一直過意不去。
李晗給予他老朱和大明的,無論是思想還是器物,足以改變時局,甚至說是國之神器都不為過。
就像是最開始的藥品、無線電手台,到後來的電腦、針發槍,各種珍貴的礦藏圖,再到現在的熱氣球,幾乎每一樣,都是大明撬動世界的資本!
更寶貴的,還有那卓越非凡的學問,老李都無私的傳授給了他。
但他老朱能夠回報老李的,也隻有那區區世俗之物。
唯一能夠報答李晗的,便是肩負起他賦予的使命,為大明乃至中華,創造一個萬世太平!
但那是長期目標,現在最緊要的,還是給老李找個合適的禮物。
朱元璋在皇宮裡轉悠著,思來想去,也不知該送什麼東西好,這幾乎成了他最大的難題。
給他送些婢女侍衛,要不送些歌姬?
太俗太俗,咱老朱都沒興趣,何況老李那般自在的人物。
走著走著,突然間,他靈機一動。
老李所贈之物,多有鬼斧神工般的技藝蘊含其中,這似乎和百家爭鳴之時,那墨家的思想非常契合。
正好皇宮內有漢朝時,劉向、劉歆父子所抄錄的《墨子》副本!
而劉氏父子抄錄的副本,原本是謄抄於細絹之上,是為卷書本。
但這卷書本,也已不知蹤跡,而且劉氏父子所抄錄的《墨子》有十八卷共七十一篇,和原本的《墨子》比起來,已經有諸多遺失。
後經宋末戰亂,該版《墨子》隻剩十六卷六十一篇,但仍不失為中華文化之瑰寶。
如今皇宮內所收藏的版本,便是宋時的版本。
將先秦聖賢之智慧,送與老李,想必他也會理解咱老朱這一番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