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幕府第二軍在距離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數裡之外時就遭遇到了明軍襲擊的消息,令王京駐守的倭軍迅速行動了起來。
四萬倭軍當即出城準備迎戰,但向北搜索了四、五裡,卻發現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率領的第一階隊明軍已然退回了坡州,所以他們隻得無功而返。
但也讓倭軍加強了對王京以北的警戒和巡視,並在弘濟院設立前哨陣地,以反製明軍仍然不時出沒的哨騎騷擾。
不過關於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突然退回坡州的行動,似乎是個謎團?或者正在醞釀著大的計劃。
正月27日四更天醜時二刻,由幕府第六軍立花家兩位家老幕府但馬守:十時連久、幕府備中守:內田忠統,率領的鐵炮隊數十人組成的物見隊,在王京以北約6裡的礪石峴附近,發現了明軍大隊的蹤跡,並火急回報本隊。
於是枕戈待旦的倭軍迅速行動起來,以幕府第六軍左近將監:立花宗茂,率軍先行,各部跟隨其後,相繼向礪石峴進發。
當先趕到的幕府左近將監迅速占領礪石峴,由於當時大霧彌漫影響了視野,所以他並未急於進攻,而是一麵下令士卒們吃早飯,一麵開始排兵布陣。
前陣有;幕府和泉守:小野鎮幸、幕府丹波守:米多比,七百人鎮守,中陣有;幕府但馬守:十時連久、幕府備中守:內田忠統,五百人鎮守,後陣則由幕府左近將監:立花宗茂,與其弟幕府主膳正:高橋統增(立花直次)率二千人。
此時幕府但馬守提出,幕府和泉守以及幕府丹波守皆為家中重臣,未防有失不可為先鋒,並慨然自任,得到幕府左近將監的許可,爭得先鋒之位。
於辰時開始超越先陣進軍。
很快中陣的幕府但馬守,就在碧蹄館與數百人的明軍騎兵先頭部隊發生了接觸,第一批投入戰鬥的是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率領的遼東鐵騎兵力五百人,以及李氏朝鮮京畿右道防禦使:高彥伯,率領的150人與幕府倭寇展開拉鋸戰。
隨即前陣的幕府和泉守以及後陣的幕府左近將監相繼趕到,倭軍兵力大增讓明軍有些吃不消,隻能采取近攻打法,既;進入射程範圍內者,均以火器擊殺,在近者以兵器擊殺,之後再驅趕。
這個方法讓幾批倭軍吃虧,畢竟明軍這邊多數都是遼東騎兵,遠近打法都很擅長,而倭軍方麵騎兵很少,多為步兵作戰吃了很大的虧。
但這依舊讓明軍不敢輕易追擊,隻能苦苦堅持著等待救援。
也是示敵以弱的戰術,其倭軍主力想趁著大霧繞到明軍側翼進攻,故此倭軍采取了車輪戰術,消耗明軍戰鬥力,迫使明軍物資減少,不得不向後撤離,就這樣苦苦堅持了一天便隻能且戰且退,倭軍開始追擊明軍。
同時第二批到達戰場的明將有明自在州遊擊將軍:高升、明深陽中衛鎮撫使:胡鸞、明定遼右衛鎮撫使:張應種、明東寧衛右參將:李寧、明遼東總鎮左副總兵:祖承訓、明海州衛遊擊將軍:孫守廉、明遼陽衛遊擊將軍:葛逢夏,明複州衛遊擊將軍:李芳春,等率領遼東馬步軍都司府親兵1189名、海州衛馬軍700名、沈陽中衛馬軍702名、寬奠堡馬軍590名,總計3181人當屬精銳前鋒投入到戰鬥當中。
然而此時明軍騎兵已經趕到,而幕府左近將監本部僅有二百餘騎兵,其餘都是步兵,不敢正麵交鋒明軍,更不敢輕易偷襲,隻好向後退至山穀,在隘口集中火繩槍對抗明軍騎兵的衝擊。
在到距離望客峴數町(幾百米)距離的時候,忽然就遭遇到了明軍增援部隊的反擊,幕府但馬守本部百餘人戰死,讓幕府第六軍立花家軍隊陷入到苦戰。
另一邊從坡州趕往碧蹄館的明東征提督:李如鬆,在途中遇到了狼狽撤下來的李氏朝鮮京畿右道防禦使:高彥伯,連忙上前詢問情況,才得知兩隊明軍以被大批倭軍圍攻!
然而明東征提督依舊不怕,繼續下令全軍極速前進趕往碧蹄館救援。
巳時明東征提督:李如鬆,與二弟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五弟明密雲後衛指揮僉事兼禦倭副總兵:李如梅、六弟明神武中衛右參將:李如梓、七弟明沈陽右衛遊擊將軍:李如梧、八弟明薊州衛千戶:李如桂、九弟明德州左衛總旗:李如楠、明東征左參將:張世爵、明金州衛指揮使:樓大友,等將領一起趕到了戰場。
主帥明東征提督見第一批先鋒隊與第二批前鋒,都麵對增多的倭軍正在猶疑不決時,當即喝令全軍一齊向前,對倭軍發動了反攻。
但此時同樣在巳時初,幕府築前守:小早川隆景、幕府主帥第八軍左近衛權中將:宇喜多秀家,率領的四萬倭軍主力也趕到了望客峴戰場上。
幕府築前守發現反攻的明軍中,競有不同於彆支隊伍的主帥旗(三軍司令旗)以及懸掛著的大明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將帥旗,便帶領倭軍撲向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