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是內部不和,大明南軍和北軍的矛盾,從平壤府之戰中,明薊州鎮左參將:吳惟忠,率薊州鎮步兵(北軍)首先攻克了北門牡丹峰,而明京軍神機營左參將:駱尚誌,則率浙江都指揮使司步兵(南軍)首先破城,就連李氏朝鮮王國的文獻上也認為大明南軍輕勇敢戰,是破平壤府大捷的關鍵。
但是明東征提督:李如鬆,卻在給朝廷上報的文書中,把破城的首功記在了自己的嫡係明東征左副總兵:楊元、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這兩位北軍將領的頭上,才招致了南軍將領們的不滿。
4月20日,明遼東經略:宋應昌,明東征提督:李如鬆,兩人商議之後決定再派明禦倭遊擊將軍兼通事:沈惟敬,前往倭軍大本營中議和。
臨行前明遼東經略特意交待道“此間和議,汝既專主,吾不當欺李氏朝鮮,亦不敢誣朝廷,爾須率策士五人,領倭眾歸幕府,受關白降書以來,本部院得此,定會轉奏,請旨冊封關白為郡王,使之進貢,勿令誤事。”
由此可見,明遼東經略賦予了明禦倭遊擊將軍與幕府交涉的目地,一是要求倭軍從李氏朝鮮王國撤兵,二是要求幕府關白向大明帝國送來投降書。
而作為大明回報的條件,則是冊封幕府關白:豐臣秀吉,為幕府國王〈大明郡王〉,同時準許幕府向大明帝國進行朝貢貿易。
恰好幕府關白也是這麼想的,他覺得既然拿不下李氏朝鮮王國,又有地方戰亂屍體沒有處理爆發了疫情,還與明軍們死磕也不是辦法!隻能采取休養生息之策,便也同意了雙方再次議和。
這次和談,在5月16日有了初步的結果,由於明遼東經略與明東征提督繼續率軍南下壓境,驅除倭軍出全羅左道南原郡、尚慶右道晉州牧,迫使倭軍主力從慶州府釜山浦移駐到熊川郡西生浦。
為了不被明軍追擊,倭軍方麵同意釋放被俘虜的李氏朝鮮庶長子臨海大君:李珒,李氏朝鮮庶六子順和大君:李?,這兩位王子和李氏朝鮮兵曹判書:黃廷彧,等人。
同時幕府關白還派遣了幕府飛驒守:小西飛(內藤如安)跟隨明禦倭遊擊將軍前來大明帝國落實議和事宜,但幕府關白開出的議和條件,卻是要大明帝國嫁公主殿下入幕府成為幕府後陽成天皇:周仁,為皇妃。
以便於恢複大明、幕府之間的朝貢貿易,兩國大臣為通好共立盟誓,在歸還占據的李氏朝鮮王國北部四道,同時割讓李氏朝鮮王國京畿左右道南半部和全羅左右道、忠清左右道、尚慶左右道,給幕府管理。
並且還要求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派遣王子以及一兩位大臣到幕府為人質,另外李氏朝鮮重臣還要向幕府書寫不違背和約的誓詞。
沒想到此舉竟然被當朝的明兵部尚書:石星,給全盤默認答應了。
另一邊在大明帝國的西南方,一股勢力正在慢慢崛起,由於統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播州宣慰使司7百多年的楊氏,早已是雄踞一方,而且此人好鬥嗜血,還動輒殺戮村民,並巧取豪奪周邊中小土司們的財物。
甚至因寵妾的誣告,又將自己的正妻:張春花,給斬殺了!讓張氏的娘家〈五司七姓〉家族者們憤恨不已,以此為由,五司七姓家族們紛紛寫奏折上報朝廷,向大明皇帝彈劾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之過錯。
但都一一被朝廷給鎮壓下來了,畢竟抗倭需要軍隊,恰好明播州宣慰使又自告奮勇願親率五千播州軍赴朝討倭,以便將功贖罪,考慮正是用人之際,播州軍又有強大的戰力,所以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才答應了他的請求。
可在得知倭軍已被先期入朝的明軍擊潰,才讓明播州宣慰使將功贖罪的希望泡湯,而他又認為整個四川都指揮使司的明軍弱不經戰,對此非常輕視,久欲占據整個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準備獨霸一方。
他的居所全是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儼然是一個土皇帝的行為了。
再加上朝廷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勘查,讓他終於失去了耐心,他將前來勘問的朝廷官員一律轟了出去,並且抗命不出不配合調查。
於是明四川巡撫兼都察院左都禦史:王繼光、明固原衛總鎮總兵:劉承嗣,分路出兵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準備強行拘捕明播州宣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