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渾河血戰】(1 / 2)

如此一來遼陽衛的守軍又被削弱了不少,也讓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達到了第一步戰略目的。

3月19日午時,後金八旗就南下渡過了太子河,並在遼陽衛東南角紮營。

然而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因為是個文官,因此在麵對後金大軍兵臨城下之際,他並沒有憑城固守,而是和戰死沙場的明沈陽中衛總兵:賀世賢,一樣都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由此可見當時遼東明軍麵對後金八旗時,首選並不是被動防禦,而是出戰迎戰。

這還與當時明軍守城火器,還不怎麼靠譜有關係?在遼沈之戰中,遼陽衛城頭上有七門前任明遼東總鎮經略:熊廷弼,仿造的山寨版〈呂宋大銅炮〉。

但在戰爭中明軍自造的火器,包括呂宋大銅炮等表現都非常差勁,而且屢屢發生炸膛以及銃管過熱,導致無法再繼續發射等情況!根本無法依托城池來抵擋後金軍。

之前在沈陽中衛城頭也是如此。

而相比之下,明軍的野戰輕型火炮如;迅雷炮、虎蹲炮、攻戎炮,等反而要比守城重炮還靠譜得多。

因為這些輕型火炮被明軍長期列裝使用,而且運輸起來又方便,實戰性能非常強,續航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

所以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決定調集城內機動兵力,率領明涼州衛總兵:侯世祿、明奉集堡總兵:李秉誠、明東寧衛總兵:梁仲善、明遼陽衛總兵:薑弼、明重慶衛總兵:周世祿、明山西總鎮總兵:楊宗業、明金複海蓋兵備道副使:何廷魁、明遼陽衛監軍:崔儒秀、等大小將領統兵總計五萬餘人出城列陣。

僅留明遼東總鎮巡按:張銓,以及明定遼中衛總兵:牛維曜、明定遼左衛指揮使:胡嘉棟、明遼陽衛督餉郎中:傅國,等將官在城牆上負責指揮守軍們配合作戰。

此時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首先派出左翼;正白旗、正紅旗、正黃旗、正藍旗,這四旗迎戰,與明軍互相對衝了兩個回合之後,後金軍便開始潰敗撤退,明軍則緊追不舍。

但關鍵時刻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卻並不慌亂,他鎮定自若的指揮右翼;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鑲黃旗,這四旗給潰敗的後金左翼四旗讓出撤退路線。

還從兩翼側擊追來的明軍。

再加上這時後金還擁有了一個新的兵種,既~火銃手。

這支火銃手原本來自沈陽中衛的明軍降兵以及漠南蒙古軍,但卻被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給活學活用,將他們編入各旗,從此讓後金八旗第一次在戰場上,有了獨立的火器兵種。

因此後金來援的軍隊並沒有直接進攻明軍,而是先用自己的火器部隊與弓箭隊,朝著追殺來的明軍,進行了一輪齊射。

畢竟以往明軍與後金軍的交戰中,從來沒有遭到過後金建製的火器部隊射擊,所以正當明軍們追殺後金左翼四旗正歡時,突然冒出來幾隊火銃手,讓明軍們大驚失色。

也讓追擊明軍們的攻勢就此被遏製。

隨後右翼四旗後金軍又乘機衝鋒,一舉打亂了明軍隊列,使得明軍們反勝為敗,隻得退回城下,依舊守城火力抵抗敵軍。

然而後金軍左右八旗還企圖乘機掩殺,打算從遼陽衛的小西門殺入城內,怎奈守城明軍和城外的明軍一起發射火器、弓箭,打得後金兵軍前進不得,至此攻城失利後金八旗再次退走。

由此後金軍第一波的進攻到此結束,後金八旗子弟們沒有取得任何壓倒性的勝利,反而與明軍互有勝負。

3月20日,後金八旗又發動了第二輪的戰鬥。

在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仔細觀察過地勢後,就把主攻方向換成了遼陽衛的東門,因為這裡的護城河更容易被堵塞,因此他派遣後金右翼四旗兵推著楯車進攻。

而明軍這邊,由於在前一天的交鋒中並沒吃虧,故此明遼東總鎮經略就打算繼續用迎擊的策略,他又帶著自己的精銳家丁〈虎旅軍〉以及各部明軍們出東門列陣。

在交戰之初,明軍打得有聲有色,連續抵擋住了後金軍的三次衝擊。

但時間一長,明軍們的戰鬥意誌就遠不如後金軍的持久,因此弱點就暴露了出來,再加上明軍方麵配合不當!

明遼東總鎮經略在第一線陣前率領虎旅軍死戰東虜建奴,而在第二線接應的明軍騎兵們卻不聽從命令,導致在兩翼遭到後金騎兵衝擊時,明軍騎兵們沒有死戰到底,從而保護前軍(虎旅軍)的安全。

還反而稍一接戰,便亂了陣腳,慌忙之中不少明軍騎兵們,在未得到號令之前就開始往後撤退,使得不少明軍被擠掉入護城河內淹死。

偏偏在這時,城裡又出現了紕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