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棄暗投明】(1 / 2)

這時後金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已經知道毛總兵被殺是真的了,內心已欣喜若狂了,什麼談和之類,見鬼去吧!

因此在後金天聰三年、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7月10日,他給明遼東總鎮經略:袁崇煥,寫了封回信,依舊派後金使者:任大良,送去。

這信中隻有一個意思,那就是要我歸還遼東都指揮使司土地給大明?門都沒有!至於議和之事,愛談不談,拉倒吧!我豈能強令修好耶?

不過出於對袁總鎮經略私殺毛總兵的感謝,所以寫了上麵這封回信後,又緊接著給袁大人寫了第二份感謝信稱“金國大汗致書於大明國袁大人,雖不議和,然猶待我使者並遣還之,特此致謝。”

這回袁總鎮經略的回信倒是極為神速,在六天後也就是7月16日,就派人送來回信了,在後金天聰汗已經明確說了不談和的情況下,抗金英雄袁大人還在低聲下氣的哀求道“天之心即汗之心,也即我之心也,汗若誠心,我豈可弄虛;汗若實心,我豈可作假,兩國興衰均在於天,虛假何用?唯十載軍旅,欲一旦罷之,雖奮力為之,亦非三四人所能勝任,及三言兩語所能了結者也,總之,在於汗之心矣,白喇嘛曾見我兩次。請再思之。”

到此地步袁大人就像猴子一樣,被後金天聰汗給玩耍,整個後金汗國的武將均為之一笑,也不在藏著掖著了,而是大方的回信道“十月初二日,即醜日巳刻,謁堂子,率兵起行。”

至此才讓袁大人感覺事態不對,連忙上書繼續聯係朝中的明兵部尚書:王洽、明文淵閣大學士:錢錫龍,商討與後金汗國議和之事,以及把後金軍準備進攻之事彙報一下,兩位大人對於議和之事,棄之不提。

而對於東虜建奴即將來犯之事,也沒太在意,反而還認為遼東都指揮使司寧遠衛、廣寧中屯衛(滿清叫錦州府)一帶才是前線陣地,至於京師重地又有薊州鎮與山海衛作為依靠,壓根不足為懼!

因此也就沒有太當回事。

8月初3日,水西叛軍首領羅甸大王:安邦彥,自號〈四裔大長老〉,與永寧叛軍首領大梁王:奢崇明,繼續分兵固守新貴縣西北處陸廣巡檢司、鴨池河、三岔河,等重要地區,並進逼遵義軍民府,合兵十萬進擊赤水衛與赤水前守禦千戶所境內。

明貴州總鎮巡撫:朱燮元,授計以:許成名,佯敗故意引誘敵軍至永寧衛一帶,先後在;五峰山、桃紅壩、鵝項嶺,地區大敗叛軍,斬首數萬級,致使水西叛軍首領羅甸大王兼四裔大長老:安邦彥、永寧叛軍首領大梁王:奢崇明,損失慘重身負重傷落荒而逃,叛軍主力基本被明軍消滅。

事後明毅宗崇禎帝:朱由檢,聞訊大喜,在奏報中還表示叛軍烏撒軍民府知府:安效良,勾結永寧叛軍、水西叛軍諸部36營合力圍攻霑益州,被明雲南左衛副總兵:袁善、明安南宣撫使:沙源,等將領所擊殺。

故此霑益州一職空缺,其妻:安氏,隻能招來原明霑益州知州:安遠,之弟:安邊,擔任「霑益州知州」不過新任的明霑益州知州:安邊,卻頑抗不服從朝廷命令。

因此被明貴州總鎮巡撫下令驅逐,以其妻安氏代替,遂收複烏撒軍民府。

8月10日,水西叛軍首領羅甸大王兼四裔大長老:安邦彥、與永寧叛軍首領大梁王:奢崇明,敗退水西宣慰使司後重傷而死,其侄子明貴州宣慰使:安位,在叛軍殘部擁立下繼續頑強抵抗。

但基本上也鬨不出什麼大動亂了,畢竟兵力有限僅兩萬人,明軍方麵的將領也不願意再大動乾戈,便遣使招降明貴州宣慰使。

可剛剛叛亂的明貴州宣慰使卻猶豫不決,明貴州總鎮巡撫當機立決遂采取四麵迭攻方式,漸次蕩滌的作戰方針,屯兵險要,四麵包圍,逐步壓縮,絕其資儲的方法加以逼迫,經過一百多次的圍剿,斬殺叛軍萬餘人。

迫使走投無路的明貴州宣慰使終於遣使乞降,明軍〈永寧水西平叛戰爭〉到此結束,貴州承宣布政使司以及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雲南承宣布政使司三地境內,又恢複了往日的安寧。

於是明貴州總鎮巡撫連忙奏疏,請求將新收土地冊封給有功將士,得到朝廷允準,但依舊讓明貴州宣慰使:安位,擔任職務,隻不過分割部分領土化入軍屯。

在叛亂平定後,四川都指揮使司的諸將們均被認為是功勞最多的,但在處置川貴之爭時,明貴州總鎮巡撫:朱燮元,卻偏袒貴州都指揮使司諸將們,甚至把四川都指揮使司諸將們的功勞比作雲南都指揮使司將領們的功勞!

因此才受到了明四川總鎮巡按:馬如蛟,的彈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