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後金二貝勒:愛新覺羅·阿敏,眼看本部兵馬就要抵不住明軍進攻了,便擅自下令將遷安縣守軍與興州右屯衛軍民全部撤出,入住永平府首府盧龍縣。
打算做最後的抵抗,並在永平衛、盧龍衛、東勝左衛、盧龍縣,均做好防禦,隨時準備迎戰明軍。
5月12日,後金正黃旗固山額真:舒穆祿·納穆泰、後金鑲白旗固山額真:鈕鈷祿·圖爾格、後金正白旗固山額真:愛新覺羅·湯古代,三人在撤退途中正趕上天降大雨,以至於後金蒙古聯軍慌忙逃竄,壓根沒留部隊殿後。
都是秩序大亂,或二十人,或三十人結隊而行,到處遭到勤王明軍們的截擊,結果後金蒙古聯軍陣亡人數達四百餘人。
就連從遵化衛戰敗後,撤下來的守將後金正紅旗固山額真:郭絡羅·察哈喇、後金漠南蒙古右翼固山額真:曼靖·鄂本兌,也一起逃跑路上也遭到了明軍的追擊,隻得下永平衛地區。
不曾想兩支軍隊剛一入城,後金二貝勒就擔心會把明軍引過來,而且薊州鎮地區以被地方明軍收複,獨守永平府也不是明確之舉,況且如果勤王明軍合圍的話,自己與眾將勢必難逃一死,最好的結局也是兩敗俱傷,與其這樣還不如早些撤軍保存實力。
然而城內的漢奸投降派,以及跟隨而來的漢官們卻驚恐不已,畢竟東虜與北虜軍隊要是撤走了,等明軍一來他們必然也會遭到斬首,因此部分漢奸一邊哀求後金二貝勒死守永平府,一邊又做好功課,如果要撤走表示能不能帶上一起走?
機智的後金二貝勒知道守城必死無疑,但是撤退的話,也得悄咪咪地走,因此除了本部軍隊外,隻攜帶部分交了好處的漢奸一起走。
夜半子時,一隊黑影穿梭在盧龍縣城門口,隨著主帥後金二貝勒走後,同時下令屠城,儘屠城中百姓,並收拾金銀緞帛,其餘各衛東虜與北虜守軍也都紛紛撤退,借道薊州鎮冷口關長城出塞外。
隨行的隻有明叛將後金盧龍衛副將:孟喬芳、明叛將後金東勝左衛指揮使:楊文魁、明叛將後金永平衛鎮撫使:楊聲遠、後金盧龍縣郎中:陳此心,等人得以幸免。
其中後金盧龍衛副將:孟喬芳,由於表現突出,還被任命為烏真超哈(漢文為漢軍火器兵)兼漢軍牛錄額真(漢文為管佐領事)。
而來不及逃走的明叛將,則在後金蒙古聯軍撤走後,被入城的明軍俘虜並處死,分彆有;後金永平府巡撫:白養粹、後金永平府知府:張養初、後金太仆寺卿:陳王庭、後金東勝左衛主事:白養元、後金盧龍縣知縣:白珩、後金永平衛掌印官:陳清華、後金永平府都禦史:馬思恭、後金永平府兵備道:賈維鑰、後金灤州知州:楊熠、後金開平中屯衛指揮使:李際春、後金興州右屯衛守備:呂及第,等多人。
另一邊後金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也早已派出的後金鑲紅旗貝勒:愛新覺羅·杜度,率領精兵趕赴永平府前去換防,但他剛到冷口關長城就遭遇到了後金二貝勒,見此情況隻好一起撤回。
至此永平府(永平衛、東勝左衛、盧龍衛、盧龍縣)灤州、遷安縣(興州右屯衛)、遵化縣(遵化衛、東勝右衛、寬河守禦千戶所)四城,包括薊州鎮三屯營、忠義中衛、開平中屯衛等數地,都全部被明軍收複回來。
大明方麵稱此役為「遵永大捷」。
5月13日,明叛將:劉興治,離開東江鎮,並向西招降沿海諸島。
同時後金天聰汗在回汗庭盛京城後,也對皮島方麵的局勢一直密切關注,並在明叛將:劉興治,還未起兵前就已經遣人招撫了,還勸說與明為伍沒有好處,重歸後金回報依舊高官俸祿。
於是明叛將:劉興治,就一麵同後金頻繁聯絡,訂立盟約,一麵又派遣明皮島生員:王紹基,去大明朝廷求情請罪。
明毅宗崇禎帝:朱由檢,根據兵部的建議,決定先調趕永平府的明登萊總兵:張可大,速回登州府,並且嚴密把守登州府與萊州府,又調龍武中左右協三營駐防覺華島,負責坐鎮關內且剛剛收複永平府的明薊遼總督:孫承宗,得知此事後。
他連忙以明中協副總兵:周文鬱、明天津衛水營遊擊將軍:劉應龍,一同前往皮島相機招戢。
而行進途中明中協副總兵則首先派出了明撫寧衛守備:姚得卿、明廣寧中前守禦千戶所鎮撫使:劉爾正,兩人持孫督師文書,並假借祭奠陣亡的劉氏兩兄弟的名義,趕赴皮島以探虛實。
雙方相約於廣鹿島相見,但隻是皮島派來的使者迎接而已。
6月初1日,朝廷處理兵變事件的全權代表人,明撫寧衛守備、明廣寧中前守禦千戶所鎮撫使在小平島上終於會見了明叛將:劉興治,雙方展開了和談。
6月初4日,後金天聰汗在探報口中得知被派出去的後金鑲紅旗貝勒以及後金二貝勒,兩人都帶領大軍撤了回來,而且後金二貝勒部下死傷有些慘重,盔甲幾乎所剩無幾,馬匹也是破舊不堪了,甚至有些將士還穿著撿來的明軍盔甲、明軍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