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滿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策略非常明確,那就是要采用當年圍攻大淩河堡(廣寧中左守禦千戶所)一樣的戰法,環城立營,深溝高壘,用來阻斷廣寧中屯衛(滿清叫錦州)與廣寧左屯衛跟外界的一切聯係,做到圍而不攻,就是要把城裡的明軍給活活困死。
其次滿清太宗還想借此機會,殲滅來援的明軍主力,已達到圍點打援,要讓明軍離開堅城高牆,走出來與自己野戰,以便發揮滿清八旗軍隊機動作戰的優勢。
最初滿清聯軍的包圍非常鬆懈,滿清和碩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滿清皇長子兼和碩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滿清豫郡王:愛新覺羅·多鐸,等人通常駐紮在城外三十多裡的地方。
其部下的一些將士還有不少人趁機回家,因此圍城的效果並不好,對此滿清太宗非常不滿。
3月12日,他對圍城不力的滿清和碩睿親王、滿清皇長子兼和碩肅親王、滿清豫郡王等人都采取了罰銀政策,並改派滿清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滿清多羅武英郡王:愛新覺羅·阿濟格,等人去圍困廣寧中屯衛與廣寧左屯衛,並且還樹柵挖壕,安設大炮,徹底阻斷與外界的聯係。
同時滿清太宗還要求李氏朝鮮仁祖陵陽大君純孝郡王:李倧,出動李氏朝鮮水師用來運輸糧餉,但李氏朝鮮郡王卻極其不願意,可也無可奈何,最終被迫順從同意出兵5千人助清攻明。
滿清太宗留其中1500人(其中1千李氏朝鮮人為火炮手)另外5百李氏朝鮮人為步兵,由李氏朝鮮平安西道兵馬節度使:柳琳,統率參與作戰。
故此李氏朝鮮水師就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籌措糧食和馬匹以轉運至大明遼東都指揮使司前線,倒是讓負責與滿清打交道的李氏朝鮮領議政兼使者:崔鳴吉,借此機會把李氏朝鮮僧人送到了前線。
這讓城中的明軍們感覺到了切實的壓力,而明廣寧中屯衛總兵:祖大壽,的軍中又有不少漠南蒙古將領。
其中帶兵駐守廣寧左屯衛的正是漠南蒙古喀喇沁貝勒:諾木齊、漠南蒙古喀喇沁台吉:吳巴什,在麵對廣寧左屯衛城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時,他們就謀劃要與清軍合作,準備充當內應,一起奪取廣寧中屯衛與廣寧左屯衛。
然而明廣寧中屯衛總兵早就對他倆有了防備,便先下手為強,派兵捉拿他倆,卻不料遭成了漠南蒙古士兵嘩變,與明軍在城中廝殺起來。
城外的滿清和碩鄭親王、滿清多羅武英郡王,則趁夜登上廣寧左屯衛城池幫助明叛軍(漠南蒙古軍),一舉奪下廣寧左屯衛城池,迫使明廣寧中屯衛總兵隻得率軍退守入廣寧中屯衛內城。
事後漠南蒙古喀喇沁貝勒、漠南蒙古喀喇沁台吉帶領六千漠南蒙古喀喇沁士兵投降,而外城廣寧左屯衛陷落之後,也讓內城廣寧中屯衛岌岌可危,因此明廣寧中屯衛總兵急忙發出求救信號。
並且上報稱“內城廣寧中屯衛米糧僅供半月之用,而豆則未及一月,倘狡虜聲警再殷,寧廣氣脈中斷,則鬆山堡(廣寧中屯守禦千戶所)、杏山驛、塔山堡(寧遠中左守禦千戶所)三城勢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隨後明毅宗信王崇禎帝:朱由檢,急命明薊遼總督:洪承疇,調集明大同總鎮總兵:王樸、明宣府總鎮總兵:楊國柱、明密雲中衛總兵:唐通、明援剿總兵:白廣恩、明東協總兵:曹變蛟、明山海衛總兵:馬科、明遼東總鎮總兵:劉肇基、明寧遠衛總兵:吳三桂,這八大總兵共率大明帝國步騎兵13萬人。
還有後續的各鎮援軍,一同集合在寧遠衛,隨時準備北上解救廣寧中屯衛之圍。
此時滿清聯軍的很大一部分糧草,均由李氏朝鮮水師負責運送,因此明薊遼總督:洪承疇,就派明軍水師前去擊敗李氏朝鮮水師,並俘虜了準備前來聯絡大明的李氏朝鮮僧人,得知有內線情報員,這讓明薊遼總督大喜過望。
而洪總督的性情穩重,且製訂策略時考慮周全,他還定下一條規矩,出兵征戰必須師行糧從,而且數量足夠支撐一年,此法在明代道路難走的情況下確實有些苛刻。
另一邊身處在內城廣寧中屯衛城中的,明廣寧中屯衛總兵也不敢坐以待斃,隻能率軍經常出擊與滿蒙聯軍打巷戰,以奪回被占領的東關。
祖總兵與八旗軍交戰二十餘年,非常熟悉他們的戰術,知道怎麼樣對抗最為有力,就是結成穩固的戰陣,步步為營慢慢向前推進,不可草率出戰。
而這個想法恰巧與洪總督的意見相似,所以洪總督雖然集合了各方大軍,但卻遲遲不敢向前決戰。
4月15日,滿清太宗由於出鼻血臥病在床不方便帶兵出征,因此就把滿清帝國的家底全部交給了滿清和碩睿親王,總計滿蒙聯軍11萬人,外加5千李氏朝鮮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