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東虜士兵行禮跪下來請示道“女真語:啟稟兩位王爺,我等抓到一個逃跑明軍還請發落。”
嗜血如麻的兩位滿清王爺想都沒想就揮手示意斬殺,但他身邊的通事卻說道“女真語:王爺我看他好像不是逃兵?不如先問問他吳家三兄弟的下落如何?”
感覺此話有些道理的兩位滿清王爺這才讓通事詢問,通情達理的通事用流利的江淮官話盤問事情經過之後,立即告訴兩位滿清王爺,他倆得知關寧鐵騎以及其餘明軍戰鬥力如此強悍!不愧為大明帝國的邊軍,這讓他們慚愧不已!
不由得感歎道“女真語:這關寧鐵騎果然名不虛傳!單憑吳家三兄弟區區3萬多兵馬居然能抵擋住大順軍隊25萬之眾如此之久!看來他們還是有些本事的,如此一來戰後本王是得提醒一下皇父攝政王了,這吳家三兄弟以及關寧鐵騎決不能留,必須斬草除根!”
與此同時在南直隸地區,打退了流寇軍隊守住江南的明南直隸兵部尚書:史可法,過江回到了南直隸應天府南京城,在華蓋殿內對諸臣們宣布當今大明皇帝駕崩之事!眾臣得知消息後紛紛淚流滿麵哭泣不已,可冷靜之後大家都認為國不可一日無君,當早日議立新帝。
可對於帝位歸屬權卻又有一番論戰?
因為單從血統上來說明光宗泰昌貞皇帝:朱常洛,有皇長子明熹宗天啟哲皇帝:朱由校、皇五子明毅宗崇禎烈皇帝:朱由檢,二子其餘的皇二子明簡懷親王:朱由、皇三子明齊思親王:朱由楫、皇四子明懷惠親王:朱由模、皇六子明湘懷親王:朱由栩、皇七子明惠昭親王:朱由?,都已經夭折!
先帝明熹宗天啟哲皇帝則是無子,如今大明天子殉國了,就連皇太子與明三皇子定哀親王:朱慈炯、明四皇子永悼親王:朱慈?、明五皇子悼靈親王:朱慈煥,都下落不明!
所以諸臣們就提議應從明神宗萬曆顯皇帝陛下之子、明光宗泰昌貞皇帝諸弟中選擇一個。
首先群臣們就選中了明神宗的皇三子明福恭親王:朱常洵,一脈作為帝位繼承人!畢竟明神宗生前就一直想要立明福恭親王為太子,因而被卷入東林黨反對的中,現在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況且眼下新任的明福親王:朱由崧,如今就住南京城外的上元縣內,隨時都可以接來宮中即位,因此隻要在先帝太子以及三位皇子親王無法到達南直隸應天府南京城繼位的情況下,明福親王就為第一個繼承者,為了保證皇位正統眾人決定先擁立為監國,之後在推舉登基為帝。
然而東林黨們卻持有相反意見,以東林黨領袖明禮部儀製清吏司郎中:錢謙益,為首以〈立賢為名〉主張擁立明神宗之侄明潞閔親王:朱常?,為新任大明皇帝,就連在場的明南直隸兵部尚書也讚成此法,還聲稱福親王殿下
可是明潞閔親王卻是血統偏遠,缺乏即位的理由!但他的賢名卻為他贏得了許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當時朝政有內閣負責,即使是皇帝不能處理政務,負責的臣子們仍然可以維持政權機構的正常運轉。
以局勢而論留都諸臣們現在需要的,隻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而並不一定非要是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故此明南直隸兵部尚書才當即指出了明福親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條條都是大忌!
況且群臣也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範圍內的篩選,因為藩王太多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下手借擁立爭功,到時大明的局麵勢必會土崩瓦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雖然明福親王有種種缺點!可畢竟從關係上來說他是先帝的堂弟,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肯定是擁立他即位更加合適。
但是東林黨一派卻堅持反對,而是極力要擁立明潞閔親王,其中並非如口頭上說的明潞閔親王賢德,而是因為明福親王的皇奶奶、明鄭皇貴妃,她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一直慫恿明神宗立自己的兒子明福恭親王:朱常洵,為太子。
當然明神宗也一直想讓明福恭親王做自己的接班人,無奈朝中大臣們卻一致主張要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儲君,因為按照規定的立嗣原則朱常洛才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選。
這場儲位之爭持續了許多年,直到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立了朱常洛為太子才塵埃落定,可明福恭親王仍然留在京師不肯就藩,所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仍然不穩固!
之後接連發生的〈妖書案〉、〈梃擊案〉、〈移宮案〉等轟動一時的大案,都與明鄭皇貴妃有關,而且有跡象表明,其背後的主使就是明鄭皇貴妃本人?
在這所有的大案裡朝廷東林黨人們都毫不遲疑的站在皇朝正統一方,也就是站在明皇太子:朱常洛,這一方堅決打擊觸犯了明鄭皇貴妃和明福恭親王的利益,也深深的得罪了他們。
旭日東升之帝國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