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2日明太宗手諭諸將們親征,命明征虜副將軍兼安遠侯:柳升、明寧陽侯:陳英,領中軍都督府,明英國公:張輔、明成國公:朱勇,領左掖,明成山侯:王通、明興安伯:徐亨,領右掖,明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兼武安侯:鄭亨、明保定侯:孟瑛,領左哨,明陽武侯:薛祿、明新寧伯:譚忠,領右哨,明征西將軍:陳懋、明忠勇郡王:金忠,率領前鋒。
4月初4日車駕從京師出發,明太宗命明皇太子負責監國以明文淵閣大學士:楊榮、明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等人留守京畿輔佐明皇太子處理政務。
4月25日車駕到達開平衛境內牛群頭驛站,當即就有探馬來報稱“北虜韃靼太師去年秋天聽說大軍來到就以遠遠逃走,到冬天,大雪積至百丈餘,牲畜大多也都死絕,其部下也各奔東西,再次聽到朝廷又出兵北征,就逃到達蘭納穆爾河。”
明太宗認為敵人一定離大軍不遠,就命諸將速進追擊。
5月初5日大明皇帝陛下的禦駕進駐開平衛適逢大雨,後隊到達的明軍士兵因而受濕寒,隻得下令命諸將撫恤士兵,在加上連年用兵白骨遍野,明太宗不忍心就命明征虜副將軍率軍士收拾官道中殘留明軍遺骨,並親自寫文祭奠。
6月初1日禦駕到達祥雲屯。
6月初3日到達翠玉峰,明太宗就讓前鋒明征西將軍、明忠勇郡王探查敵情在回奏。
6月10日禦駕至金沙濼,明征西將軍帶回所得九匹馬。
6月17日到達天馬峰,明征西將軍派人奏報道“臣等已到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人蹤跡,懷疑敵人逃走已經很長時間了?”明太宗聽後就派明英國公、明成山侯分兵搜索山穀但仍毫無任何發現!隻得領兵返回。
6月20日明征西將軍等部將領因糧儘而還,明英國公也上奏道“望給臣等一個月口糧,以率騎兵深入,必可擒獲敵人得其首級。”但是明文淵閣大學士卻勸明太宗早些班師回京並被采納。
6月22日各路將領商議分兵兩路南下,明太宗率騎兵東行,命明武安侯領步兵前行約定在開平衛彙合。
7月18日明太宗第五次北征瓦剌、韃靼在回師途中的經過榆木川,因積勞成疾再加上舟車勞頓不幸駕崩時年65歲!
8月10日明英國公、明文淵閣大學士為了避免明趙簡親王、明漢昭親王兩人趁機作亂,因此秘不發喪,隻把軍隊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明太宗的遺體裝入棺材中,每日還是照例進餐、請安,隻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皇帝也再沒有說話,軍中一切如常。
同時明文淵閣大學士與明禦馬監太監:海壽,先行一步回北直隸京畿紫禁城進京密報,明皇太子得知事情後立即派長子皇太孫:朱瞻基,出京迎喪由於大臣們的精心安排,總算沒有爆發什麼叛亂,政權得以平穩過渡。
之後明皇太子連忙穿戴吉服哭喪,在仁智殿加殮納梓宮,又在群臣們的擁立下服喪即位,稱〈明仁宗〉隨即就調整了其父的擴張政策,對內則采取措施減輕民困,對外進行戰略收縮,還在即位詔書中宣布停止下西洋以減少大明帝國不必要的經費開支,安撫百姓休養生息。
9月10日先皇被奠諡為〈大明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葬入〖長陵〗。
9月13日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鄉紳造反自稱〈平定郡王:黎利〉騷擾乂安府的茶籠州,被駐守的明交趾都指揮同知:方政,擊敗其中明昌江衛指揮同知:伍雲,因孤軍深入而戰死!
隨後平定郡王又攻清化府,明廣西都指揮同知:陳忠,也戰敗而死!當初明司禮監太監:山壽,鎮守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時與平定郡王關係很好,回朝後力言平定郡王可以招降,並以死來擔保。
於是明仁宗:朱高熾,就派他帶敕授平定郡王為大明清化知府,但敕書還未到而平定郡王就已經騷擾清化府了,平定郡王在收到敕書之後仍然毫無降意,還是不斷四處劫掠。
10月11日明仁宗立皇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並冊胡氏為其皇妃,又封皇二子:朱瞻垍,為鄭親王、皇三子:朱瞻墉,為越親王、皇五子:朱瞻墡,為襄親王、皇六子:朱瞻坰,為荊親王、皇七子:朱瞻墺,為淮親王、皇八子:朱瞻塏,為滕親王、皇九子:朱瞻垍,為梁親王、皇十子:朱瞻埏,為衛親王。
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2月初1日,明仁宗頒布製諭以及將軍印給邊將稱;鎮守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的為〈征南將軍〉、鎮守兩廣的為〈征蠻將軍〉、鎮守遼東都指揮使司的為〈征虜前將軍〉、鎮守大同府的為〈征西前將軍〉、鎮守宣府三衛的為〈鎮朔將軍〉、鎮守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的為〈平羌將軍〉、鎮守寧夏七衛的為〈征西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