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瓦剌就以貢使增加,虛數上報朝廷人口以冒領賞賜,由瓦剌太師淮王親自帶二千人前來獻貢戰馬但號稱三千,立馬就被明司禮監掌印太監調查出來怒其偽詐,令禮部核實人數,淘汰其虛報者不與賞賜及供應,對其貢使之請僅予五分之一,這就引起了瓦剌太師淮王的不滿!準備發兵進攻大明帝國作為報複。
2月18明軍再次由騰衝衛進軍乾崔宣撫使司,進至南牙山登陸抵達沙壩再造舟至金沙江,破鬼哭山大寨正遇疫爆發,明孟養軍民宣慰使:思祿,不得不樹欄柵於江之西岸拒守,明靖遠伯則揮兵順江而下抵達管屯寨,而木邦軍民宣慰使司、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兩處列兵於沿江兩岸。
明靖遠伯等遣兵奮力攻破其柵寨,得積穀四十萬石,軍士飽食後士氣培增,官軍土兵分道並進儘破山寨,斬殺兩處軍民宣慰使司士兵不計其數,明孟養軍民宣慰使趁機逃跑,明軍這才奉命班師。
3月21明英宗口諭明吏部尚書:王直,說道“近聞各處放回官吏,多有挾製官府,交結害民及人為非作歹,以致盜賊生發,吏部當查約事例嚴加懲處。”
於是規定但凡放回官吏挾製官府,交結害民的,發邊疆外充軍,人為非以致盜賊生發的,本梟首斬殺,家屬則發配邊關充軍,且移公文內外法司衙門遍逾示眾。
4月初4陳鑒胡接受了朝廷的招降,其餘部下在陶得二的領導下繼續鬥爭屢殲明軍,羅汝先、黃琴,兩人則勾通官軍,願意斬殺鄧茂七以贖罪,因此鄧茂七不知中計遇伏叛軍傷亡慘重隨後遇難,其餘部眾們由林子得、鄧永祖,等帶領下擁立鄧茂七兄長兒子:鄧伯孫,以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縣九華山為根據地繼續鬥爭明軍。
4月13因〈麓川之役〉兵連禍結曆時十餘年,朝廷每次征討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都會儘調雲南都指揮使司、貴州都指揮使司兵馬導致將士多戰死列衛空虛,深受戰爭之苦的當地苗、瑤等少數民族百姓忍受不了這樣子就揭竿而起,反抗大明帝國的統治。
苗民組織起來圍攻城堡封鎖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讓東路不通,明靖遠伯:王驥,在班師途中奉命鎮壓苗民造反,恰好與明兵部左侍郎:侯璡,明右軍都督府署都督同知兼平蠻將軍:聚佩,共赴雲南承宣布政使司結果被叛軍所截殺官軍死傷數萬人,叛軍的聲勢開始益壯大起來。
5月初8鄧伯孫中計殺先鋒大將:張留孫,複遭官軍襲擊,倒把自己給俘虜犧牲了,部將:羅丕、廖寧,等率餘部轉移到深山之中伺機出動。
6月25明福建巡海按察使司僉事:董應軫,奏報“原規定瀕海居民私通外夷,貿易番貨,漏泄事及引海賊劫掠邊地者,正犯極刑家屬戍邊,知故縱者同罪,但近來年沿海之民往往嗜利忘。”
奏折被呈上去之後明英宗立刻重申海上通夷之,還讓刑部列榜警示。
7月10返回瓦剌的太師淮王對大明故意拆穿謊報貢使,以及主力明軍南征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之際作為出兵挑釁的理由,集結瓦剌精銳騎兵10萬率眾分四路大舉南下攻打明廷邊境。
瓦剌東路軍由韃靼岱總汗:孛兒隻斤·脫脫不花,與兀良哈三衛部族攻打遼東都指揮使司沈陽三衛與定遼七衛等地,瓦剌西路軍派了瓦剌歸化上萬戶:蒙多,進攻陝西行都指揮司甘肅鎮與甘州五衛,瓦剌中路軍為進攻重點由瓦剌阿拉克丞相:阿剌知院,統率進攻山西行都指揮使司赤城堡、獨石堡、馬營堡、龍門守禦千戶所等地,瓦剌南路軍由瓦剌太師淮王親率大軍進攻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府,明大同總督兼西寧侯:宋英、明大同總兵兼武進伯:朱冕、明大同府左參將:石亨,率領軍隊進行抵抗雙方在陽河衛後山展開了激戰。
但由於明大同監軍太監:郭敬,無勇無謀胡亂指揮致使明軍大敗,明西寧侯為大明捐軀,明大同監軍太監躲在草從中方才撿得一命!明大同府左參將殺出一條血路單騎逃出,明大同府右參將:吳浩,則戰死貓兒莊,待明嘉興長公主駙馬都尉:井源,率兵萬人抵達遼東都指揮使司抗擊之時,大同府、宣府鎮和宣府三衛等地危矣。
此時北部邊境紛紛告急,戰報傳至京師內滿朝文武們震驚!明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認為是時候樹立威望了就勸明英宗親征,正好明英宗他也認為大明國力正旺應該學學明太宗北伐,但卻忘了還在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南征的明軍已經大大的消耗了國力。
故此明兵部尚書:鄺埜、明兵部左侍郎:於謙,兩人當即在退朝之後前往養心力言皇帝陛下說道“當今六師不宜輕出!況且北虜入境行蹤不定。”明英宗不聽。